股票投資術
利用本益成長比 找出股票合理價位
撰文者:陳喬泓
更新時間:2018-12-26
瀏覽數:57,625
我剛開始投資股票的前幾年,績效並不突出,雖然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也看了不少投資人公認的經典著作,但是,即使我選對了股票,卻總是抓錯買賣時機,導致報酬率不如預期。後來我很認真思考,問題的癥結點到底在什麼地方,我發現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我不懂得該如何去評估一檔股票的真正價值。
當你沒辦法了解一檔股票的真正價值時,所有的進出都會變成憑感覺。你會很自然用買進價作為一個衡量的標準,當股價高於你的進場價格時,你會很高興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投資決策;當股價低於你的進場價格時,你會很懊悔自己做了一個錯誤的投資決策。其實,你進場的價格只能夠代表你的持有成本,與其他投資人以及股價的未來走勢,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
很多投資人很喜歡設停利點,他們習慣以買進的價格作為基準,當股價漲幅達到一定的百分比,例如:20%、30%時,就選擇獲利出場。這樣的投資策略其實有瑕疵,我看過很多賠錢的投資人(包括剛進股市前幾年的我),之所以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設停利而不設停損」,結果就是獲利有限,但是一次看錯,就會把過去累積的獲利全數繳回。
真正的市場贏家恰好相反,他們盡可能設停損而不設停利,採取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持續放大獲利部位,並且把虧損控制在最小的範圍,自然能夠大賺小賠,虧損有限,獲利無限。
從「祖魯法則」取經,用本益成長比改善績效
我不否認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等世界級的投資大師們,他們精湛的投資智慧與邏輯觀念深刻影響了我,套一句巴菲特說過的名言:「他(指蒙格)用思想的力量,讓我從猩猩進化成為人類。」
雖然正確的投資觀念與原則非常重要,但是,諸多大師的書籍中,對於該如何計算一檔股票的合理價格卻甚少著墨,甚至市面上所有標榜股神投資心法的著作,找不到任何一本是由巴菲特本人親自撰寫。直到我看到了《散戶兵法祖魯法則》書中所提及的「本益成長比(Price/Earningsto Growth Ratio, PEG)」公式,並且將此公式融入到我的選股策略、成為核心操作法則後,我的投資績效才開始明顯攀升,終於擺脫投資初期無法順利獲利的窘境。
《散戶兵法祖魯法則》一書,出自有「英國巴菲特」之稱的成長股投資大師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之手,他的投資風格是聚焦小型成長股,強調集中持股。《散戶兵法祖魯法則》的原文書籍在1992年初次出版,史萊特在序言中提到:「50年來,小型股的漲幅遠遠超過大盤指數(指英國股市)高達8倍以上。」而本益成長比正是發掘小型成長股的絕佳公式。其公式如下:
本益成長比=本益比÷預估未來稅後淨利成長率
本益成長比的公式本身並不困難,投資人只要計算出本益比與未來淨利成長率,就能算出來,因此,我們應該要進一步理解「本益比」(Price-to-Earning Ratio,PE)的意義。
本益比是許多投資人用來評估股價的基本依據,我剛進股市的前幾年也是如此,記得當時常常聽到電視上一些分析師似是而非的說法,比方說,「因為是科技股,所以享有30倍的本益比」;又或者,「因為是熱門生技股,所以40倍的本益比也不算貴」;不然就是,「因為屬於傳統產業,所以本益比不超過10倍」。我剛開始聽到這些說法時,覺得似乎滿合理,後來認真思考,發現這樣的邏輯有盲點。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