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基金公司熱中於發行主動式股票ETF,就是因為當年被動式股票ETF問世後迅速取代被動式共同基金,並大幅成長至今日規模,使基金公司看好主動式股票ETF也能創造出同樣的佳績。
儘管如此,晨星資深經理研究分析師Jack Shannon認為,主動式股票ETF發展恐怕不一定能夠如同被動式股票ETF那樣順利,主要是因為對基金公司來說,將主動式股票基金轉換成主動式股票ETF勢必要面臨較高的轉換成本。
因此,實際上目前許多基金公司發行的主動式股票ETF,其實還是偏向系統性管理策略,而非傳統共同基金那樣仰賴基金經理人的選股能力。
根據統計,自2021年以來,在所有基金公司推出的主動式股票ETF中,屬於完全複製主動式股票基金操作策略的ETF只占13%,但其累計淨流入金額占整體主動式股票ETF的比率卻高達56%,可見站在投資人的角度,透過主動選股創造超額報酬才是主動式基金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不過,觀察那些以相同操作策略同時提供傳統共同基金與ETF兩種選項的產品,自2021年以來反而合計流失500億美元資金,顯示即便是提供相同的操作策略與投資組合,基金公司仍無法將投資人的資金從主動式股票基金完全轉移至主動式股票ETF。
小檔案_曾淑雲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EMBA碩士、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台北大學前身)經濟系學士
經歷:證券、銀行與投顧等金融相關產業
現職:晨星台灣區負責人
延伸閱讀
▶從零開始買「美股篇」,美國股市4大指數一次了解
▶國內首檔主動式ETF要來了!最快2025年首季問世、有望再掀新一波ETF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