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進入今年3月後,延續新春開紅盤的多頭,走勢持續創高,3月8日最高來到2萬65點,不過隨著加權指數愈走愈高,瑕疵也慢慢浮現。
首先是道瓊指數,出現指數創新高,而KD、MACD等2項技術指標未創新高的高檔背離現象,而且這樣的背離現象已出現2次,屬「雙指標2次背離」,在技術面通常代表多頭力竭。加上道瓊指數已出現上升楔形,而上升楔形屬於反轉圖形,3月5日跌破型態支撐和20日線後,接連5個交易日都沒有站回。
其次,若將全球國際股市當作一個國家,而各國指數當作其中的個股,一個中長期多頭行進到末升段,原先的強勢股往往漲不動,而由落後的個股補漲。原先最強勢的指數如日經指數到了3月7日出現高點,道瓊指數則提前在2月23日就見高點,不過2個指數之後都開始轉弱。而國際股市中最弱勢的是陸港股,恒生指數、上證指數2月5日也開始止跌反彈,符合末升段的強弱勢股輪動。
最後是台股的櫃買指數一直領先於加權指數,不論漲跌常提早出現轉折,櫃買指數在3月7日盤中乖離率超過4%,同時在技術圖形完成旗形漲幅的等距離滿足,成交量也暴增到1,925億元,因此短線快速拉回(詳見圖1)。也因如此,雖然加權指數修正不大,但不少中小型股卻已開始大幅修正,櫃買指數修正直到上揚的20日線支撐,才有低量的小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