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震盪、債市大跌,高資產退休族常採用的股債配置,這次未能發揮減緩資產波動的效果,雖然債息收入大於生活支出,現金流不受影響,但看著債券的帳面淨值大減,投資人難免心慌。究竟這波債券價格下挫、殖利率高漲,對退休族資產是威脅?或是隱含絕佳的投資機會?
股票與債券在過去20年長期維持負相關性,造就股債配成為多數人採用的資產配置。隨著年紀愈大、風險承受能力愈低,逐漸拉高債券占比,因此年紀較大的退休族,可能有過半資產都是債券,除了能領取債息,更能降低資產波動度(詳見圖1)。
然而,先是2022年股債齊跌,2023年股市漲了,債市卻因高利率環境恐維持更久、通膨等綜合因素,遭大量拋售而繼續崩跌,甚至讓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升破5%,創16年來新高紀錄。
被視為「無違約風險」的美國公債,長期受到喜愛固定收益的退休族青睞,當長天期(在美債,泛指10年期以上)公債殖利率於2018年達3%時,就有不少退休族開始買進,待2022年結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至今,長天期公債殖利率重返3%後,一路攀升至今突破4.5%,都讓退休族一路加碼,幾乎是滿手債券。也因此,在這波債券大跌走勢中,難免心生惶恐,畢竟看著持有的債券帳面價值虧損10%,甚至是20%以上,不知道是要停損?還是再加碼?顯得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