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生產高效減重藥物Wegovy的丹麥製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今年以來股價飆漲逾40%,並在9月超越全球精品龍頭路易威登集團(LVMH)成為歐洲市值第1大企業,達4,380億美元(截至2023年9月7日);而其競爭對手禮來(Eli Lilly)也來勢洶洶,有望在短期內加入分食減肥藥市場大餅行列,因此今年以來股價飆漲57%,市值達到5,442億美元,遠超過台積電(2330)的4,358億美元。除了肥胖症狀,當今全世界還有許多未被解決的高度醫療需求,讓未來潛在明星藥物的商機無窮。
利基1》FDA加速審核
劃時代新藥陸續登場
在生命科技技術進步及創新加速下,近年獲美國FDA核准的新藥速度較15年至20年前快上1倍(詳見圖1),雖然在2022年曾因疫情的滯後影響以及加速審核機制面臨質疑下導致審核速度放緩,但2023年這些障礙已大抵排除,年初迄今FDA核准的新藥達35種,已幾乎追上去年一整年度的37種。
今年FDA審查排程的新藥總數高達80種以上,而且許多是針對重大或罕見疾病,例如全球首款具明確實證能減緩阿茲海默症患者思維衰退的藥物Leqembi,還有第1個治療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MD)的藥物Elevidys;這些重量級新藥有機會為製藥公司帶來強大的新產品循環,貢獻10年甚至以上的營收成長動能。
其中,減肥藥無疑是最巨大的市場之一,肥胖是現今全球普遍的文明病,特別在美國,肥胖成年人的占比高達4成以上,因此獲FDA核准的減重藥物Wegovy就成為當紅炸子雞,就連全球首富、Tesla的老闆馬斯克(Elon Musk)也曾發推文表示靠著它成功瘦身。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最新預估,減肥藥的銷售額可望在2030年前達到每年770億美元的天量。
利基2》多款專利藥到期
大廠積極購併製藥廠
展望接下來的生技市場,將受兩大有利條件支撐,一是旺盛的購併,二是偏低的評價。
新藥物的專利權提供生技製藥公司很好的護城河保障,不過終究會有到期的一天。由於2023年起多款重磅藥物專利陸續到期,因此像是輝瑞(Pfizer)、嬌生(Johnson&Johnson)、禮來、默克(Merck)等一線大廠皆積極尋覓有新藥或新技術的公司,進行購併以補充專利藥產品,像是2023年3月份輝瑞就提出以430億美元收購癌症藥物製造商Seagen,此為2019年以來最大的製藥業購併案。
不只是大型購併案回春,由於目前生技股評價處於長期相對較低水平(詳見圖2),因此預計中小型購併市場也將持續加溫。那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NBI)目前的價格營收比約為5.8倍,距離2013年以來的平均7.58倍低估已有3成之多,相對「划算」的價格上提高了大廠進行購併誘因。
今年以來生技產業的購併交易金額累積已達1,540億美元,幾乎是去年一整年的2倍,購併交易通常能為被購併公司的股東帶來豐厚的資本利得,像是今年上市公司交易案有6成的購併溢價達50%以上,而溢價達100%以上的也有近3成。
利基3》剛性需求支撐
投資上可攻可守
除了生技產業,醫療保健產業後市也相當看好。全球老齡化趨勢幾乎已不可逆,加上醫藥支出亦有「消費化」的趨勢,長期以來為整個產業帶來大量且與日俱增的商機,所以醫療保健類股往往較能應對景氣循環的挑戰,同時具備長線上漲動能。MSCI醫療保健指數在2022年僅下跌5%,遠低於MSCI全球指數的18%跌幅,而醫療保健指數10年累積報酬達161%,亦優於全球指數的143%,可謂「攻守俱佳」(詳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