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會聽到政府或媒體提醒消費者要注意「高齡金融剝削」(Elder Financial Abuse)的問題,許多人看到這個名詞,常常不知道在說些什麼。「金融剝削」一聽就是一個負面的名詞,是指有人且通常是信任的人(如照護者、受託人或家人),利用非法詐欺或未經同意等不當行為,取得他人的利益或財產。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也改變了金融市場的結構。隨著年紀漸增,不管是生理認知或資訊接收能力都會慢慢退化,導致逐漸與社會脫節而成為金融消費的弱勢,又因這些資深公民通常小有積蓄,更易成為金融商品銷售鎖定的重要對象。金管會近年發現,銀髮金融消費爭議申訴案有增加的趨勢,「高齡金融剝削」案件的發生率也在上升中。
政府為防範金融業不當對待高齡消費者,遂參考先進國家的經驗,為脆弱金融消費族群訂定各種規範,要求金融業必須以更公平的方式對待所有客戶。主管機關曾公開提醒高齡消費者要多注意常見的爭議樣態,如違反商品適合度的不當招攬、保證獲利與誇大報酬率的不當話術、未充分揭露商品風險或契約內容的不當行銷,以及親人的盜取、侵占等。監理機關也針對「高齡金融剝削」案件,建置特殊回報系統處理,提升高齡者的金融知識等,都是很好的措施。
但也有人認為政府的美意,反而間接造成銀髮金融消費者交易上的麻煩。例如規定65歲以上的高齡保戶,購買投資型保單必須錄音或錄影,但每個人狀況不同,有些人雖然高齡,但專業知識與身體狀況仍很好,只用年齡判斷反而略有歧視之感。法規缺乏彈性,期待未來能有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規則出現,畢竟要解決金融剝削問題,靠金管會公權力介入只是治標而已。
面對金融剝削的問題,除了消費者自己要特別小心,金融機構更要管控與自律,持續加強人員專業與道德操守訓練,讓員工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確保員工具備能力以辨別和回應弱勢客戶的需求,加強內部控管機制與分工督導責任的落實,透過層層把關,才能有效降低金融剝削的發生。
小檔案_彭金隆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經歷: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評議委員、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副祕書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秘書長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國立政治大學銀行保險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
▶2面向打造友善銀髮金融環境
▶創新信託服務為銀髮人生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