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台灣本土疫情意外大爆發,股市因而上演大逃殺;當台灣社會開始恐慌之際,其實世界各地疫情也未緩解,祕魯、印度疫情仍然慘重。只是,從過去1年自由自在的生活,一下升高防疫等級,生活與消費習慣改變,人心更隨確診與死亡人數增加而備感沉重壓力。
對房市而言,確診者足跡所經之處猶如空城,營業店面更是乏人問津。尤其是台北市萬華區,房價本就不易上升,此波成為疫情熱區後,更受重挫。這讓我想起去年最驚慌的2、3月,若當時敢冒險看屋,就有機會撿到便宜;果然去年5月疫情一受控,自用大軍出籠,房市一發不可收拾,驚動政府重稅伺候。打房新制7月上路,更讓房市無法再飛天遁地了。如今疫情再度惡化,市場還會有人看屋嗎?
就我的觀察,在疫情期間,有確診者足跡的地區,肯定買氣不振,就只有降價以換取成交量;若賣方仍堅持不降價,那交易就停擺了,因為當疫情足以危及生命時,再低價的房子,可能也無法吸引買家上門,沒有看屋就沒有成交機會。
不過,疫情造成的影響,若僅是點的發生、面的控制得宜,則房價影響有限,只是房價肯定無法再創新高。若是疫情嚴重造成重大傷亡,則生命重於一切,有管理的好住宅,就會變成有錢人的碉堡、避難所,房價也能得到青睞。有買氣,房價才有支撐或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