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關於振興3倍券的領取、消費效益的極大化引起熱議。若不考慮各管道所提供的加碼優惠,還是要拿出1,000元換3,000元的消費。但為何政府原規畫以數位券為主軸,最後卻變成要花費大量印製成本及發放人力,來應付85%以上使用實體券的民眾?
使用數位振興券要先綁定各式塑膠貨幣,有許多困擾(華而不實且五花八門的優惠造成選擇障礙)與限制(須先累積消費3,000元才能退還2,000元),民眾為了在使用時能享有簡單方便、多元彈性的選擇,寧願大排長龍領取實體券。原來,擁有「選擇權」更讓人感到踏實。
但我們不能冀望政府在每次災難發生時都能撒錢救經濟,這些錢是全民的納稅錢,也是全民要承擔的負債,將深遠地影響我們未來的退休福利。
一般而言,多數勞工的退休金準備會來自3個方向:政府的勞保老年給付、雇主的勞工退休金,及個人的儲蓄與投資理財。但勞保破產的傳言甚囂塵上,為了減輕財政壓力確保世代正義,制度改革箭在弦上,勞工朋友只能順從而並無選擇的權利。勞工退休金的雇主提撥率上限僅僅6%,且投資績效礙於政策僵化一直無法大幅提升,就算勞工可以選擇加碼自願提繳6%,也因無自選投資方案來創造較佳的投資績效,令勞工不感興趣,參與意願低。
舉例來說,小李現年25歲,起薪32K,假設未來40年薪資成長率都維持3%,勞退提繳率維持12%,投資報酬率3%,若薪資環境改變不大,勞保投保薪資上限維持不變,小李在65歲退休,屆時每月勞保老年年金及勞工退休金合計只能領取62K,大約是最後3年平均薪資的63%(即所得替代率)。
由於退休後交通、治裝、交際等開銷並不一定會變少,除非一直宅在家且保證不生病,否則依照這樣的所得替代率,老年生活不太能過得悠然自得,勢必會感到捉襟見肘。
若想提升未來的生活品質,小李就只能從第3面向做準備,假設每月再提撥5%的收入(年輕時每月僅多提1,600元),投入預期5%長期報酬率的投資組合,到退休時每月可增加近2萬5,000元,填補原本尚有27%的所得替代率缺口,簡直是輕鬆獲取10倍券,讓自己的退休生活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找到長期維持5%預期報酬率的投資組合、適合的理財規畫顧問做諮詢,並非難事,能持續不斷地從每月收入再額外提撥,才是最難的。天下絕對沒有白吃的午餐,凡事都要先付出,難怪這次的振興券,一開始就注定要被放大檢視。
小檔案_廖一聰
學歷:元智大學管理學院碩士(EMBA)
經歷:工程公司課長
現職: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保險公司業務經理
專長:理財規畫、個人稅務、家庭信託
延伸閱讀
▶被動投資贏回主動人生
▶利用防疫期加強理財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