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擴散的作亂下,全球的商業活動急凍,經濟直墜谷底,而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今年第1季的經濟成長率(GDP)為-6.8%,創下有史以來最差的表現。
隨著疫情的擴散,美國、歐洲的經濟成長也同樣陷入泥淖,第1季的經濟成長率衰退幅度也在年減-1%~-3%之間。當疫情已經逐漸舒緩,「後新冠肺炎時代」的全球經濟前景又會是怎樣的態勢?最糟的狀況是否已經過去?面對已經強勢反彈一波的市場,投資人究竟是該等待拉回或勇於進場?
為了解答以上的問題,《Smart智富》月刊特別專訪富達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翠玲,來剖析2020年下半年的總經情勢,以及投資策略。張翠玲判斷,全球經濟走勢將會進入U型復甦,第2季應該就是底部,而全球股市若是在第2季結束前,沒有出現「第2支腳(顯著拉回)」,進入第3季,全球股市將會被「被迫進場的資金」近一步推高。
她解釋,多數分析對於全球經濟前景有3種主要預估:分別為「V型」、「U型」與「L型」。V型是最樂觀的看法,也是市場之前偏好的看法,認為疫苗將可以快速問市,社交距離會立刻解除,民眾消費行為會迅速回復常軌,甚至出現報復性消費。
不過,張翠玲指出,就最早解除隔離,並且復工的中國觀察,疫情雖然趨緩,但是干擾並未散去。儘管製造業已經高度復工,可是民眾的消費行為還是偏向保守,而且更從「擔心自己會不會受到感染」,轉向「薪資、工作是否會受到影響」,以至於進一步壓抑消費行為,因此,現階段市場對於V型復甦的預期已經降低。
L型則代表出現第2波大規模的感染,造成更多人死亡,經濟無力復甦,連央行都無法提振。不過,就目前各國政府分階段的解封步調,應該可以降低發生的可能性。
因此,張翠玲判斷,目前全球經濟進入U型復甦的可能性最高,也就是說,疫情受到某種程度的控制,各國慢慢解除禁足令、封鎖命令。不過,人們在解除禁令後,也無法馬上回到過去的消費模式,而是逐步試探,最後才回常軌。
若市場出現「第2支腳」
跌幅不會超過前波低點
就經濟成長率來看,最早爆發疫情的中國,經濟也會最早落底,第1季就是底部,第2季有望持平,甚至些微正成長,美國則預估第2季才是底部,第3季才可能回正(詳見表1)。
而這樣的經濟趨勢也將反映在物價上。張翠玲分析,物價將會先通縮才有可能再通膨,一來是因為在疫情爆發之初,民眾已經出現搶購行為,先囤積了一部分的商品,再加上經濟尚未回到常軌,需求沒有增加,物價難以上漲;二來是原油在需求大幅萎縮下,價格暴跌,即使疫情趨緩,需求回溫前仍然得先消化掉先前的庫存,因此,重回供需平衡還要一段時間。上述因素都增加了通縮的壓力,而通膨則要等待需求回到正常水準之後,才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