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是市場最熱賣、規模成長最快的基金。根據金管會證期局的統計,截至2018年7月19日止,「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整體資產規模已經由2016年的新台幣39億元,成長至超過新台幣800億元。
此類債券基金雖然熱賣,但還是有許多人搞不清楚「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究竟是什麼樣的商品?與一般債券型基金有何不同?要了解這個熱賣的商品,我們應該先溫習投資債券的原理。假設投資人在公司發行債券時,以面額購入,只要公司不違約,則持有債券至到期日就能拿回「本金」,也就是債券面額,並且賺到債券發行期間公司所發的「債息」。
理論上,一般債券型基金也該如此,只要基金所持有的投資組合(債券)不違約,則投資人持有至到期日就能拿回本金,加上債息,因此,這種債券型基金的淨值應該不會下跌,但是,實務上並非如此。因為債券型基金的投資組合中每一檔債券不僅到期時間不一,而且為了因應投資人隨時申購贖回的需求,基金經理人會視狀況買進、賣出投資組合內的債券。也就是說,雖然債券本身有到期日,但是債券型基金的投資組合不見得每一檔債券都能持有至到期日。
另外,由於無論是買進、賣出債券,都不一定是在初級市場以面額交易,有可能會在次級市場以市價買賣,因此債券持有成本可能高於面額、也可能低於面額。在計算債券型基金的淨值時,還是會以每一檔債券當時的市價來計算淨值,如此才能公平對待每一位基金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