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新聞報導中,經常會提到MSCI調整權重,此舉將會直接影響到國際資金的投資方向:如果權重被調高,國際資金會湧入,使得股價上漲;如果權重被降低,國際資金會流出,使得股價下跌,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這一期的專欄,小哥要破解各位投資人對於MSCI調整權重的迷思。在MSCI調整個股權重的消息出來之前,其實股價大多已經先行反映,而生效日當天往往都是短線的高點或低點,再搭配籌碼方向來觀察特別準。
散戶見單一利多就進場
反而成為主力倒貨對象
以2016年5月13日MSCI全球小型指數的新增成分股為例:中裕(4147)、億豐(8464)、鈊象(3293)以及勝麗(6238)的前一個月與前三個月的漲幅最為明顯。這4檔股票的共同點就是,生效日之前都是主力和外資買超的個股,而生效日之後都下跌,其中,中裕、鈊象與勝麗3個月後跌幅更超過20%,顯然主力是趁著MSCI新增成分股的利多消息見報後出貨,如果投資人跟著追高的話,非常容易套在最高點。
觸控面板大廠GIS-KY(6456)也是差不多的故事。GIS-KY在2017年8月被晉升為MSCI全球標準指數成分股之前,股價大漲了4倍,但是,9月1日生效日當天,卻是股價啟動南下列車的日子,明顯地,一樣是主力趁著利多出盡,在高檔出貨,這是市場上常見的事情,因此小哥提醒各位投資人,要多做功課,才不容易吃虧。
相反地,遭MSCI剔除的成分股通常都是股價已經跌了一大段或營收不佳等多種原因。MSCI權重調整生效日或公布日,散戶常以為外資會因為權重調降而被迫賣出,導致股價下跌,因此去追空,造成代表散戶做空的融券餘額大增,結果主力趁利空低檔布局,股價反而一路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