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公司財報一定要全面,只看單一數據就決定投資,往往是錯誤的開始!投資人可能以為撿了便宜,但忽視其他警訊,反而可能誤買了地雷股,得不償失。以下將破解存股常見的4大財報迷思,避免投資人落入陷阱。
Q1.營收持續創新高且獲利的公司,就值得投資?
每月公布的「營收」是最即時的財務資訊,許多人往往看到營收成長創新高就認為公司前景看漲,但其實營收成長不見得淨利就會跟著成長。有時候廠商為競爭市占率,會不惜犧牲獲利,大打補貼戰,此時儘管營收成長,但獲利卻可能不增反減,例如2017年電商大打行銷戰,相關廠商業績雖然創新高,但獲利卻不如預期,股價也就難有好表現。
此外,若營收創新高一段時間後,應收帳款卻持續攀高,則要當心這些應收帳款最後是否會成為收不回來的呆帳,要確認這樣的高營收表現是否為「虛胖」,記得定期檢查營業活動現金流。
Q2.每年都發得出現金股利的公司,就代表一定有賺錢且現金充足?
按照《公司法》規定,公司虧損時不得發放股利,因此能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代表公司有獲利。但是能夠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卻不見得代表其現金充足,或是大賺錢。
近年高殖利率股大受股民歡迎,因此有些公司為了讓股東開心,出現「明明只有賺5毛,卻發給股東1元現金股利」的狀況,這是因為公司可能是拿過去所累積的保留盈餘來配發股利,甚至有些公司在應付投資需求後自由現金流為負數,但為了維持與過去相同的現金股利水準,而不惜舉債來發股利,代表公司口袋錢都不夠了,還打腫臉充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