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是個相對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雖然可以以小搏大,但是不可忽略幾個重要的參數,例如:隱含波動率、行使比例、買賣價差比、價內外等。一般來說,挑選權證時,盡量找價差比愈小的愈好,因為價差是一買一賣間要付給券商的交易成本,這是券商的獲利來源之一,當價差比愈大,代表投資人的交易成本就愈高。
權證槓桿倍數大
適合在股市波動時布局
有時候券商會拉大價差的原因,可能是標的股的價格波動太大,或者是權證大戶進場買太多權證,造成券商避險不易。目前證交所規定,券商造市單的價差不能超過10個跳動單位,因此,投資人千萬別單憑「感覺」來判斷價差的檔數、成本會差多少。小哥建議投資人要用比較客觀的數據來評估,也就是用價差比來計算價差的檔數,其公式為:
價差比=(委賣價-委買價)÷委賣價×100%
在不同檔的權證中,例如:權證A的買價是0.5元,賣價是0.51元,價差比為1.96%;權證B的買價是2元,賣價是2.01元,價差比為0.49%。雖然兩檔權證同樣都差距0.01元,也就是1個跳動單位,但是權證B的價差比算起來比較小。通常價差比愈小,交易成本就愈低,交易時會比較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