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出版的《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少年股神快速致富的22筆投資》,拆解了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年輕快速累積財富的過程。作者葛倫.雅諾德(Glen Arnold)深入研究股神的投資經驗後發現,少年巴菲特投資快速致富的關鍵,不是單看財報,更重要的是對公司管理階層進行「質化」研究!
巴菲特會有這樣的轉變,原因可以追溯至青年時一筆失敗的交易。1956年至1963年間,他曾經大量買進「登普斯特機械」(Dempster Mill)股權,當時,巴菲特看好這家公司有轉型機會,趁著股價便宜大舉買進。然而,公司轉型一直沒有發生,資金卻短缺到危及營運。眼看投資即將失敗,幸好巴菲特的好友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介紹一位強悍的經理人—哈利.巴特(Harry Bottle)進入登普斯特,這家公司才起死回生。自此,巴菲特不只看重公司財報等「量化」數據,更注重公司管理者的能力和心態。
任用並信任關鍵管理人才
巴菲特才得以扭轉失敗投資
「很多人以為投資(的重點)是量化的,實際上是質化的!」雅諾德強調。一般投資人如何針對投資標的做「質化」分析?這位有超過10年研究經驗的投資老手認為,可以從買進小量股份、實際參與股東會開始,觀察管理階層言行,再決定長期是否加碼。詳細要如何操作?以下是雅諾德針對相關問題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紀要:
《Smart智富》月刊問(以下簡稱「問」):你在《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書中透露,巴菲特懂得尋才、留才是他投資成功的重要關鍵,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