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子產業上游屢屢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誕生不少「漲價概念股」。上游材料漲價不只對製造業有利,負責代理的通路商也能受惠。像是電子通路商華立(3010)代理的PCB(印刷電路板)原料CCL(銅箔基板)、崇越(5434)代理的矽晶圓等,從2017年至今都有不小漲幅。另外,通路商的殖利率通常不低,3月起各公司董事會將陸續公布股利政策,投資人可開始注意現金股利配發狀況。先來看看這兩家公司的基本介紹:
華立:成立於1968年,初期以代理化學品為主,爾後陸續切入其他領域,目前產品組合以高機能工程塑膠占營收比重約35%∼40%最高,再來是半導體材料約20%∼25%,平面顯示器約15%∼20%,PCB約10%,綠能約5%∼10%。銷售地區以亞洲占比最高,占營收約60%∼65%,內銷台灣約占營收35%。
崇越:成立於1990年,初期以代理電子產品為主,爾後也是往各領域擴張。不過相對於華立產品線較分散,崇越則是高度集中在半導體產業,占營收約80%,其中光阻液就占營收約40%,矽晶圓則占營收約20%∼25%,另外環保與廠務工程則占營收約5%∼10%。銷售地區則以台灣為主,約占營收60%,另外中國則占營收約35%∼40%。
獲利面》受業外拖累
華立EPS表現持平
華立2012年∼2017年營收約從315億元成長至429億元,年複合成長率6.4%,
表現算不錯。各產品線當中,平面顯示器成長率最低,僅約4.3%;主力產品高機能工程塑膠為5.3%,略低於平均;PCB成長率達12%,表現不錯。最好的是半導體材料,年複合成長率達15%,除了因為隨著半導體製程持續微縮、所需光阻液持續增加外,還有華立代理的日本JSR公司光阻液持續搶占對手信越化學的市占率之故。
觀察2012年到2016年華立的獲利數據,毛利率從9.06%微幅上升至9.49%,費用率則從6.41%微幅下降至5.85%,表現都不錯,帶動營業利益自8億3,400萬元成長至14億3,900萬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4.6%。然而,EPS卻只從4.24元成長至4.52元,主因業外獲利大幅下滑,關鍵是華立以《權益法》持有的長華電(8070)、長華塑膠、華宏(8240)、華展。最慘的是華宏,2012年時貢獻了華立約7,100萬元的獲利,2016年卻讓華立認列1億7,600萬元的鉅額虧損。
崇越2012年營收約為163億元,2017年成長至238億元,5年複合成長率7.9%,略高於華立。觀察2013年∼2016年各產品線,半導體產線成長率高達13.5%,主要反映近幾年半導體產業的快速成長,加上崇越也不斷擴增代理產品線。另外,崇越的環保廠務工程也有超過50%的成長,主因近幾年中國的半導體公司持續擴建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