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一度的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車展,於2017年9月所揭示的未來汽車發展趨勢為「電動化、數字化、網絡化」。而中國政府也在同個月,頒布了《雙積分管理辦法》,要求汽車廠自2019年起,產能中至少要有10%是新能源車。日盛投信國內投資暨研究部主管施生元因此預測:「電動車的大趨勢已不可逆,更不會放慢腳步!」
為了對抗霧霾,中國政府積極補貼發展新能源車。北京市2015年原本只有2萬人買電動車,2017年增加9倍、有20萬人排隊抽籤等著拿電動車牌照,由此可見電動車買氣已在中國開始發酵。至於挪威、荷蘭則是決定從2025年起禁售燃油車,德國、印度則自2030年實施,汽車大國英國、法國、中國最遲也都要在2040年終結燃油車款,由此推估,30年後電動車將全面取代傳統燃油車。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經理人周奇賢分析,由於傳統汽車大廠陸續投入開發電動車,使得過去被視為供過於求或是無法再成長、景氣蕭條多年的被動元件MLCC(積層陶瓷電容)、矽晶圓、二極體、MOSFET(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等電子元件,在2017年因為日系業者轉向進軍高階汽車市場,陸續放棄原有的中低階產品市場,相關電子元件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缺貨或是漲價現象。
邁入2018年,隨電動車需求擴張,可能出現缺貨的電子零件還有哪些?綜合法人意見,MLCC缺貨態勢將持續,不論國巨(2327)、或二線廠華新科(2492)的獲利都還可維持30%以上的成長。2018年可能缺貨或漲價的零組件,還包括鋰電池、玻纖紗以及導線架。
鋰電池製作門檻高,將出現嚴重缺貨潮
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曾經分析,在電動車發展的過程中,占電動車成本40%的電池產業將受惠最大,估計到2026年止,需求會成長40倍。而且不只電池需求會暴增,車用電源裝置的需求也會比目前呈倍數成長。
儘管電動車銷售量遠不及手機,但一支手機只需要1∼2顆鋰電池,一輛電動車卻需要約5,000∼7,000顆鋰電池,若是100萬輛電動車,就需要至少50億顆鋰電池!因此只要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達到13%、等於1年要銷售約1,300萬輛電動車,屆時每年將需要高達650億顆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