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紐可以在股市賺到可觀的獲利,究其原因,在他總是不急著停利、也不會在盤中低買高賣賺價差,所以可以抱牢走長多的股票、最後倍數獲利出場;但真要發生大事,他停損也很快,比如說發生黑天鵝事件,就馬上用期貨單來控制損失。這與市場上大多數的投資人總是賺到小利就出場,但遇到損失時,卻不斷安慰自己可能有機會扳回、不願停損,正好恰恰相反。
盲點1》想得到確定的利潤
小贏就賣,卻錯過大賺的機會
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醫師夏皮諾(Matthew D. Shapiro),曾主持了2組著名實驗。實驗1是「得到」,選項1是75%的機會得到1,000元,但有25%機會什麼都得不到;選項2是確定可得到700元。在實驗前,實驗者以數學統計的概念向被實驗者說明,從期望值來看,選項1能夠多得到50元,但結果還是有80%的人選擇了第2項。從心理層面來看,這8成的人寧願少賺些,也要得到確定的利潤。反映在股市操作上,多數人總是股票稍一上漲,他們很快地獲利入袋,結果可能把會大賺的股票、在小贏時就賣掉了。
而丹紐在股票操作上,是愈漲愈買、順著趨勢走,在買股票前,他不會預設賺幾趴要出場,只要股價持續往上走,他都不會賣出。
盲點2》不願面對小虧
抱著回升希望,卻迎來鉅額虧損
實驗2是「付出」,選項1是75%的機會付出1,000元,但有25%的機會什麼都不用付;選項2,確定須付出700元;同樣從機率期望值來看,選項1將多付出50元;但實驗結果顯示,75%的人選擇了選項1。
從心理層面來看,實驗2就是股市中不願面對小虧、在第一時間停損的人性。當買進股票下跌時,投資人總是想出各種理由,說服自己那是暫時的,並總是幻想著它很快就能回升;且在股票下跌的過程中,不斷想出新的理由,安慰自己應該續抱。不願意面對小虧損的結果,就是直到虧損擴大到無法承受時,才不得不離場。夏皮諾的兩組實驗可以看出,大多數投資人獲利時只賺進小錢、虧損時卻賠了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