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到上海參加集團會議,發現台灣商業不動產交易不論在營業額、或是交易量,在集團北亞各分公司中都已經敬陪末座。台灣房地產市場變冷,仲介已經束手無策。最近幾個縣市還端出各自為政的土地增值稅大戲,縣市長因為房市成交量變少,使得土增稅減少、房地合一稅不如預期,因此打算從老百姓的地價稅、房屋稅下手,造成市場再度陷入低迷,如此蠢政誤國,讓業者更加無言。
整個房市因為供需失調,跌勢已定,再加上推行不合理的稅制,只會讓台灣市場更失去競爭力,讓那些原本看好台灣的投資者失望離開。舉個例子,一位朋友2012年6月買入建國北路65坪位於6樓的華廈,每坪77萬元,車位每個250萬元。而同年12月,另一位友人也買入同棟9樓,同樣65坪,每坪75萬5,000元,車位價格相同。2015年6月兩人同時賣屋,後買入者開95萬元、成交88萬元,車位250萬元,獲利逾16%出手。先買者也開95萬元,惜因買盤不繼,在乏人問津下,今年認賠殺到每坪70萬元以下都未能賣出。
同棟樓的住宅,只因賣家稍微猶豫、就被市場遺棄,即便賠本都不見買盤。類似案例現在不勝枚舉,2012年∼2013年高價買進土地的建商,當時為衝高獲利,紛紛先建後售,希望大撈一筆。如今碰到市場反轉,2015年拿到使用執照的建物,如今整棟樓空置的情況已陸續出現,連營造成本都無法回收,積壓資金從10幾億元到30幾億元都有,分布區域則從南港、汐止、到林口都有,由點到線到面,造成房價正從緩跌變成迅速下墜!
價降了,量仍然不出,這才是台灣房市的悲哀。買盤不見了,但是稅卻來了。國內市場萎縮,苦悶的資金找不到出路,又碰上央行連續降息,負利率效應正迅速侵蝕台灣人的荷包。建議自用型買家如果等到賣家讓利,只要「點」(建案)的價格比「面」(區域)的價格低,應該就可以進場。預料下半年「讓利」風會持續,上半年成交量為10萬8,000棟,預估下半年仍有10萬棟,隨著量縮到1年20幾萬棟,房市淒慘日子即將到來。
由於台灣不動產交易正迅速萎縮,投資者千萬不要再緬懷過去璀璨的日子,任何利多政策都只是一盆溫水,在嚴冬景氣中,放久了、還是會變冷。現在房市「買氣」藏在價格讓利中,怕的是一旦「買氣」用盡、市場窒息,屆時房價追殺才會正式登場!(house_smart@bwnet.com.tw)
小檔案_顏炳立
◎學歷: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畢
◎經歷:香港商梁振英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台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委員、台北縣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委員、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員
◎現職:香港商戴德梁行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