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用了50年的「股票簡稱」,6月27日正式走入歷史。過去台股交易都是用6位元(3個中文字)代表1檔股票,但是,隨著掛牌交易的商品愈來愈多,證交所決定從6位元加長到16位元,相當於8個中文字,讓投資人可以從股票簡稱看出個股產業,(例如:三發(9946)變成「三發地產」),此外,也有助判別新金融商品的發行商與連結內容。此次共有285檔有價證券受到影響。
ETF、權證影響最大
增加標的股與到期月資訊
新制影響最大的主要為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權證2種衍生性商品。過去每檔權證的簡稱只有發行商名稱與發行序號,例如「元富88」。這只看出是元富證券發行,完全看不出權證追蹤的標的、看多或看空、屬於哪種權證。依照新制,「元富88」會以「鴻海元富5B購88」標示,投資人可以從簡稱看出權證的標的股是「鴻海」(2317),發行商是元富證券,到期年月是105年的11月,屬於看多的認購權證(詳見圖1)。
《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家「權證小哥」分析,「窩輪」(warrant,香港稱權證為「窩輪」)在香港已經盛行多年,占大盤交易比重超過1成。香港窩輪的簡稱就是一長串權證的重要資訊,例如「騰訊瑞信A6月CW17」中,可以清楚看出這檔權證的標的股票是「騰訊控股」(0700.HK),發行商是「瑞士信貸證券」,到期年月是2017年(香港以英文字母代替西元年)6月,CW就是Call Warrant(認購權證),如果是PW就是Put Warrant(認售權證,香港稱認沽權證)。現在台灣比照辦理,對權證菜鳥是美事一樁,因為盤中隨著個股股價變化,要快速挑選權證,從簡稱就可以看出權證大致條件,減少挑選的時間,同時減少下單錯誤。
5類型商品將溯及既往
新名稱可至證交所查詢
台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簡立忠說,實施擴充證券簡稱新制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過去上市(櫃)公司股票簡稱最多只能3個中文字,使得很多股票的簡稱非常相似,例如台塑與台塑化、福懋與福懋油,不利投資人辨識。在彈性面額制度上路後,非10元面額的公司必須在簡稱內加上「*」號,如果上市(櫃)公司股票簡稱已經是3個中文字的,很難再予以註記。
二是國內ETF與權證的發行、交易愈來愈活絡,所連結的指數以及產品類別也愈來愈多元,投資人無法從簡稱辨識各檔ETF之追蹤指數與屬性,也無法從簡稱辨別權證的追蹤標的、發行商、到期年月等資訊。因此才決定與國際潮流接軌,全面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