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全台公告地價,平均調升30.54%,創下25年來漲幅最高紀錄(詳見圖1),其中,宜蘭調升118%最多,六都漲幅則介於30.38%∼38.25%(詳見表1),意即在今年11月地價稅開徵,民眾收到的地價稅稅單將會增加3成以上。
馬政府的後期,在民意壓力下,政策方向採取全面打房,從持有稅到交易稅,均大幅調高,也因此造成房市交易量急凍,房仲大量倒閉,從業人員失業等問題。另一方面,年輕人卻依然覺得房價太高、買不起房。
在520之後,蔡政府即將上任,其房地產政策方向也備受關注,房市重稅的方向是否會改變?社會住宅確定會興建嗎?房仲從業人員該何去何從?《Smart智富》月刊特別專訪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土地及住宅政策小組召集人—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不動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花敬群,暢談台灣房市的種種困境,以及未來可能的政策走向,以下為專訪的重點摘要:
稅制改革》
長期輕稅造成炒房亂象
務必調高持有成本
《Smart智富》月刊問(以下簡稱「問」):公告地價大幅調漲,市場上出現負面批評,究竟持有成本增加的方向對或錯?有什麼對策可解決?
花敬群答(以下簡稱「答」):公告地價調整是台灣不動產體系改革下,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原因在於長期持有稅輕稅造成很多問題,包含囤屋、囤地、空餘屋大增。也因持有成本低,導致很多人炒作房地產。舉例來說,台灣1戶約1,000萬元的房產,每年持有稅(指地價稅和房屋稅)約6,000元∼8,000元,實質稅率為千分之0.6∼0.8,但預期的漲價,就算只漲1%,1年就10萬元,這個賭注,大家很喜歡,因為很容易贏,所以導致許多人投入房地產、造成炒作。
這也導致地方財政困難。台灣房地價高,政府在房屋稅、地價稅的稅收卻那麼少,造成很多公共服務、建設不好推動,甚至地方政府都得靠炒地皮(指標售土地等)來維繫財政,是嚴重的惡性循環。
但持有稅是牽一髮動全身,影響層面很大的事,所以調整要循序漸進。透過對照世界各國的做法,如鄰近的日、韓,以他們的持有稅來看,1,000萬元的房子,每年約要繳5萬元∼6萬元,我們相差人家7、8倍。
當然我們不是要很快到達那個水準,這只是國際上的參考。但台灣稅制嚴重扭曲,導致這麼多房市問題,所以勢必要改革。
問:為做合理性的調整,可能會遇到很大的反彈?
答:當然會,所以要溝通。且過去的政府較少做實質衝擊的評估,所以大家容易從片面的角度思考、呼口號,但細算後就會發現其實還好。舉例來說,公告地價調30%衝擊多少?以台北市自用住宅的地價稅來看,平均每年增加600多元,1天2元不到;如是一般小地主,每年增加約2,400元,1天不到7元。而地上權,因大、小房子差異會增加6,000元∼1萬2,000元不等,1個月約多500元∼1,000元,那我要問,有這麼嚴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