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1 年空頭的生技股,2015年11月,因為浩鼎(4174)被納入MSCI成分股、加上中裕(4147)轉上櫃,再搭配藍綠兩陣營皆以扶植生技產業作為總統選舉的競選政見,使得資金大舉回籠。1個多月來,OTC生技醫療指數漲逾3成,類股股王浩鼎更連漲4個月、大漲約2倍,成為OTC市值最大的公司,類股因此成為台股撐盤要角。
在短線股價漲幅已大的情況下,多數法人都認為在2016年農曆年前,投資生技股應站在賣方。不過,專家也一致建議,生技股長線多頭趨勢幾乎可以確立,有機會成為台股未來10年投資焦點,並逐漸取代電子股的主流角色。
《生技投資聖經:看懂台灣生技股的第一本書》作者、同時有「生技創投天后」之稱的SuntechMedical事業規畫公司副總裁羅敏菁說,相對於台灣電子業正受紅色供應鏈威脅,台灣生技產業卻是耕耘了20年、30年,正步入開花結果的甜蜜階段。
4大原因加持
生技股吸引資金長期流入
生技股為什麼成為市場焦點、吸引資金長期流入?大致有以下4個原因:
原因1》產業發展開花結果
生技產業營業額從2004年的1,449億元,至2014年已經達到2,886億元,10年正好倍增。包括浩鼎、中裕的新藥將有機會在2016年、2017年陸續取得美國藥證,一些學名藥、改良劑型藥物也進入國際舞台,而且是寡占並具有競爭力的藥品,愈來愈多公司的投資價值正逐漸浮現,還有一些不被熟知的公司價值被低估。
原因2》政府政策支持
行政院在2015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會議中,提出5年期「台灣生物經濟產業發展方案」,其中製藥與醫材產業目標產值將分別達到1,000億元與2,000億元,複合成長率各達6.5%與8.4%。
最終目標是2020年整個生物經濟產業產值要達到3兆元的規模,相較過去政策著重生技醫材研發,現在更加強生技應用層面。
原因3》生技聚落形成
生技產業過往的聚落效應並不明顯,東洋(4105)、旭富(4119)、台耀(4746)、健亞(4130)、永信(3705)、五鼎(1733)等公司雖然是生技股的中流砥柱,但是彼此無連結性,各自單打獨鬥。
不過,金日豐投資公司執行副總高宇軒分析,自從多位在歐美生醫界做出成績的「海歸派」回台創辦新藥公司,像安成藥(4180)董事長陳志明、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天福生技董事長趙宇天、潤惠生技創辦人許照惠、中裕顧問何大一等,使得新藥研發能量逐漸增加,支持新藥公司做臨床前的研究發展(IND),以及代工量產的需求跟著與日俱增。愈來愈多的CRO(臨床研究機構)與CMO(委外製造公司)冒出檯面。例如永昕(4726),以及2015年掛牌的F-泰福(6541)、F-喜康(6540);2016年將要掛牌的台康,都是CMO公司。CRO公司則有2016年擬掛牌的中美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