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話題發酵
店面租金漲1倍
對於店面的影響,陸仁南舉例,以經貿園區站來說,店面的租金、成交價雙雙成長,尤其租金甚至翻了1倍。同一間店面,2年前每月租金為3萬元,現在每月都要6萬元以上才能租得到;店面的成交價漲幅也超過3成,經貿園區站周邊店面現在每坪要40萬元以上,而2年前每坪只要30萬元,住宅價格2年多來也漲了約2成。
不過輕軌效益恐有過熱之虞,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特別提醒,「輕軌通車時,就是房價要回檔的時候!」張欣民舉例,1990年代,大台北地區的第1條捷運線─木柵線通車,民眾享受到捷運帶來的便利與房價增值,於是在第2條捷運─淡水線開通之前,淡水地區的預售案就提前反映利多,推案量暴增、房價也創新高,最高個案每坪接近3字頭。但1997年淡水線通車,利多出盡,「大家發現從淡水坐捷運到市中心還是快要1個小時,」於是房價又腰斬變回1字頭,直到現在才隨著大環境回溫成長。
再從另外一個例子來看,同樣位於前鎮區的4個捷運站,其中有3站,包含凱旋站、前鎮高中站和草衙站,據永慶房產集團統計,今年以來,這3個站點都較區域行情更低,捷運利多完全未反映出來。
其中,草衙站周邊房價每坪甚至只有9萬2,000元,台慶不動產高雄C1永豐加盟店店長李甘霖表示,因為草衙站周邊多屬於舊市區,小環境不佳,因此房價才會只有個位數。他補充,目前草衙站周邊以屋齡約30年、地坪約20坪的透天厝為主,建坪在40坪上下,總價為600萬元∼700萬元。
輕軌偏觀光用途
住宅需求增加有限
去年多數人對房市的共識是「北冷南熱(或溫)」,今年很明顯則是「北冷南涼」,而高雄輕軌則幾乎成了最後的利多,但張欣民進一步補充2點不看好輕軌後續效益的原因。
1.捷運、輕軌非通勤族首選:張欣民認為,高雄跟大台北地區相反,在高雄騎摩托車或是自行開車的方便性較高,也沒有停車位問題,所以多數民眾外出並不會以捷運為首選。在購屋選擇上,自然也不會沿著捷運找房,對捷運周邊住宅的實質需求較低。
且從官方統計的旅客量就可以發現端倪,大台北地區8月的捷運運量日平均為189萬9,873人,高雄捷運卻僅有16萬4,559人,差距是11倍以上!
2.輕軌偏觀光用途:輕軌的時速平均約為20公里,且強調「搭乘時與外界不完全隔離,能夠充分享受戶外風景」,張欣民分析,輕軌以「觀光」為訴求,會搭乘的民眾應多為觀光客或者是外來客,利用輕軌通勤的當地居民恐怕不如預期得多。
從以上幾點反思,輕軌通車對於周邊住宅的實質需求助益可能言過其實,陸仁南表示,輕軌帶來的直接效益在於商業的活絡,未來若商業行為頻繁,工作人口進駐,才有機會間接助漲住宅價格,所以實際上,仍要觀察通車後周邊的店面和人潮狀況。
張欣民最後建議,針對超漲的站點,如籬仔內站,因為價格過度膨脹,房價回跌的機率高,短期內應審慎評估;而漲勢不若區域行情的站點,自住客則可以觀察通車後的生活機能,再決定是否進場。
自費醫療逐年增加?需要健康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