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每一省的業務,總行與分行均不受理開戶服務,只有最底層的支行( 編按: 又稱為「網點」),或是有營業部的分行, 才會對外服務,提供開戶服務, 目前全中國約有20萬家以上的支行。
另外,在中國的銀行開戶,收取的手續費、管理費用名目眾多。與大型的國有銀行相比,一些規模較小的城市銀行,為了增加市占率,會壓低手續費與管理費,以和國有銀行競爭。而在中國100多家的城市銀行中,廈門銀行則針對台灣客戶的操作以及投資習慣,推出較多手續費「讓利」優惠,對台灣人相對較友善(詳見表2)。
存戶風險 銀行若倒閉,積蓄全泡湯
前進中國開人民幣帳戶,雖然既可賺利差、又可賺匯差。不過,在中國使用銀行帳戶習慣, 與台灣明顯不同。有2項風險是在前往中國開立銀行帳戶前,一定要先了解的:
風險1》中國的銀行沒有存款保障:台灣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對每一名存款人,提供新台幣300 萬元的存款保障,但在中國尚未實施存款保障制度,相關保障制度目前仍在研擬中。這代表如果錢存在中國的銀行,一旦銀行倒閉,存款是拿不回來的。
風險2》結匯、購匯超過5萬美元,資金難以匯回:黃正勳指出,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個人結匯和中國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5萬美元的總額管制,若超過該額度,必須出示勞務所得、完稅證明等文件,證明超額部分是在中國境內的薪資或其他所得,才能匯出國外。除非是台幹,台灣人若拿不出這些文件,
而結匯、購匯又超過年度結匯額度上限,錢就會卡在中國。
風險3》台胞證若過期,新業務無法開通:王汝民說,台灣人在中國的銀行開戶時,台灣的身分證、護照都不被承認,必須拿台胞證辦理,因此開戶前,應注意台胞證是否超過5年效期,以免延誤了航班與開戶行程,另外,開戶之後,也要注意台胞證的效期時間。王汝民舉例, 若在開戶時,沒有申請開通買理財產品的服務,回台後才想開通,這時若台胞證過期,必須跑回原開戶的支行,重新跟櫃台確認資料,也就是說,如果想進行新的銀行業務時,台胞證過期, 就必須再跑一趟中國。
理財商品雖夯,但小心別踩到地雷
到中國存人民幣,銀行定存牌告利率和台灣差距不大,可是從銀行、券商、保險公司、到做網拍的電子商務公司都推出短天期、利率甚至達10%以上的「理財商品」,這才是讓台灣存款族為之驚豔的熱銷貨。這種「理財商品」,又稱「浮動收益型產品」或「類定存理財產品」,投資門檻各銀行都是人民幣5萬元起跳,投資期限最短7天、最長350天,但「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依不同銀行、不同投資項目而有差別,有的年化報酬率4%∼5%、有的可達10%∼12%。
存款族只要在開戶時,完成風險評估測試,就可以直接在網路銀行上比價購買, 因為收益高、購買方式便利,所以不僅中國民眾搶購,台灣民眾也很愛。不過, 曾到中國銀行業授課的富域理財規畫顧問總經理、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 賴霓薽指出,這種類定存商品收益率雖然可觀,但有3大風險要特別注意:
預期收益率不代表實質收益率:理財產品投資天期愈長,收益率愈高,但此「預期收益率」是扣除管理費後可得到的最高收益,不保證一定能拿到這麼高的報酬。
投資明細不透明:「理財商品」主要是拿民眾的資金,去投資國債、金融債、地方票據等投資工具,有些產品說明書並未列清它的配置比率與投資明細,資訊不夠透明,投資前應詳閱產品說明。
有可能不保本:有些「理財商品」會在其收益類型上註明「非保本」,代表買這檔產品,可能會造成本金虧損,民眾投資前必須小心。
名詞解釋_借記卡
又稱扣帳卡,可以在商店刷卡消費,直接由存款帳戶扣款,有多少錢,才能刷多少錢,不會產生超刷、透支或動用循環利息的狀況。借記卡也可以透過ATM轉帳和提款,帳戶內的金額按活期存款計付利息,使用時一般需要簽名或輸入密碼。
名詞解釋_U盾
是在中國開戶時,銀行給予辨識身分的工具。民眾登入網銀、進行交易時,都要將U盾插入電腦的USB插孔,銀行就可透過U盾的加密系統,確認客戶身分。沒有U盾,就不能順利登入與進行交易,若U 盾遺失,要到原開戶銀行申請補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