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自己成功累積身家的關鍵, 劉至誠說,他父親創設文林補習班、東海駕訓班,所以,退伍後他一度到補習班工作3個月,結果發現那是「一個要管理很多人,才能經營的行業,太辛苦了。」剛好當時房地產景氣大好,他決定去做房屋仲介,沒想到,才10個月就讓他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從此踏入房地產這個行業。後來真正讓劉至誠累積財富的也是一筆筆精準的土地交易。
從1993年拿出1,250萬元與朋友合資海灣建設開始,劉至誠沒有任何家族支援,靠著自己從《易經》「生、旺、衰、死」4個字體悟出的土地投資哲學,一步步把自己的事業做大。他回憶,創業初期公司買不起土地,只有慢慢整合地主,與地主合作共同開發, 當時就算是只有8坪的地都要去談,每個建案背後都有將近30個地主 。也因為是和地主合作,所以每個建案地主都買回近一半的戶數,使得每個建案都能在1個月內迅速完銷。
每筆土地交易都親自參與談判,20年下來,劉至誠不只交易台灣土地,還曾進軍中國,在上海、杭州和山東等地蓋大樓,還趁金融風暴過後、美國房地產大跌時,開始投資美國房地產。
問劉至誠海灣建設目前資產規模有多大,這位低調的土地交易大王靦腆地說,單是在上海黃浦江邊整棟41層的大樓,市值就超過新台幣30億元!如果加上他個人的投資,以及海灣國際握有的土地,儘管他沒給確切金額,不過保守估計應該超過新台幣60億元。
令人好奇的是,台中房地產在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曾經一片死寂,許多叱吒一時的建商, 挨不過亞洲金融風暴,以及大地震的接連衝擊,不是倒閉就是銷聲匿跡,為什麼劉至誠卻能愈做愈大? 愈做愈穩?
「我喜歡在景氣不好的時候投資!」劉至誠一語道出海灣能夠愈做愈大的關鍵。「一瓶水現在如能賣100元,也許很快會漲到120元,但是,我還是會等!等到100元可以買10瓶水的時候才出手,然後一瓶只賣20元就能獲利1 倍!」這是劉至誠從投資「生地」悟出的哲學。
在他眼中,土地也可從「生」到「死」分成4種樣貌,「生地」是指還待發展的地段,台中十期的土地可作代表;「旺地」則是環境已發展成熟,地價已經大漲的地段, 台中七期是典型;「衰地」則是沒落的舊市區;「死地」則是不能碰的山坡地。投資「生地」,花時間等待就可以有倍數獲利,但是,投資「旺地」,手腳要快,不能長抱,能賺2∼3成就要賣。劉至誠回憶,剛踏入房地產行業時,台中地產景氣大好,每天看著很多建商老闆過著奢華的生活,住在自家對面的長億集團老闆就也「勸」他,買個公司上市櫃賺錢速度比較快,「我一度懷疑自己是否一輩子都會不如這些大老闆?」不過,思考3個月後,他悟出:「不要小看自己的100萬元,也不要羨慕別人的1,000萬元;把100萬元放到對的資產,時間拉長,會賺得比別人的1,000萬元多更多!」
認識劉至誠近20年、在券商擔任協理的林玄通說,劉至誠年輕時活潑好客,但投資卻很保守,只以低價取得土地、只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