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有不少「資產」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大概可分成2大類:一是靠資金簇擁創下新高價的,例如美股、德股;另一類則是靠基本面改善吸引資金介入的,這類資產像生物科技,以及低調創下新高的水資源。
相較於科技、生技、能源等產業,水資源是相對冷門的投資標的,但是,表現可絕對不冷。自2009年上半年金融海嘯利空出盡後,水資源股開始出現大多頭行情,標普全球水資源指數(S&P Global Water Index)自2009年3月9日見到1,190.25低點後,一路到2014年1月17日高點3,103.77,漲幅高達161%(詳見圖1)。
正因為水資源相對冷門,多數投資人對其一知半解,資訊多半來自媒體或投信,而有「水資源缺乏」的想像空間。研究共同基金多年,筆者清楚金融商品擅長操作「未來的希望」,但是對於幾十年後才會發生的事,投資人參考就好,不必太當真。
著眼基礎建設、公用事業
而非「資源有限」題材
其實水資源的投資題材多半與公用事業及基礎建設有關,惟有對水務公用事業及基礎建設的理解,才能一窺水資源投資真正面貌。
以較知名的KBI全球水資源基金為例,基金投資標的主要有水務公用事業、水務基礎建設及水務科技。水務科技進入門檻高,主要以偵測漏水技術、艙壓水相關科技為主;水務公用事業則是一般熟知的自來水公司;水務基礎建設則比較像是工業類股,會跟著景氣循環一起波動,只要全球景氣復甦步調確立,這一塊會直接受惠於全球經濟成長。
分析標普全球水資源指數的組成,基礎建設相關工業達52%,公用事業約占37%,顯示水資源投資主要還是著眼於景氣成長,使走勢相對穩健。
以追蹤標普全球水資源指數的ETF「Guggenheim標普全球水資源指數ETF」為例,年化報酬率22.79%,標準差卻只有6.13,可見投資水資源,可用比較穩健的方式參與景氣成長,而非單純相信「資源有限」的包裝。
水資源題材好找,但投資標的難尋,最困難的在於找到與產業基本面關聯度高的對應指標與基金。
國內投資人能夠申購的水資源基金標的並不多,除了較知名的KBI全球水資源基金外,另有百達水資源基金,2檔基金的母基金都以歐元計價,這一點也讓水資源基金不受投資人青睞;至於國人較鍾愛的美元計價商品,百達成立較久,KBI(Kleinwort Benson Investors)不久前才有相關商品可申購。
想觀察水資源的走勢,投資人比較容易找到的對比指標是道瓊水指數(Dow Jones US Water Index)與標普全球水資源指數。
基金淨值與指數出現乖離
短線進出恐嘗不到甜頭
根據筆者觀察,標普全球水資源指數是比較合理的參考指標,無論國家別跟產業別都比較貼近水資源基金的持股分布。只不過標普全球水資源指數的美股部位約占40%,KBI全球水資源基金的北美持股比重卻占59.3%,因此若將時間拉長,經常可見基金淨值跟對比指數走勢出現乖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