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其次考量》大眾運輸工具便捷度:如果以台北市與新北市來看,大眾運輸工具首選捷運系統、其次才是公車系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建議差別?因為捷運系統是「井」字設計,現在又在興建「三環三線」系統,把原有不同路線的捷運系統都串聯起來,轉乘也很方便,所以是第一首選。
如果是公車系統,一出市區,公車的路線就不一定是「井」字動線,要去記幾號公車的行經路線,或是透過手機查詢是相對麻煩且複雜的事。所以如果能買在捷運系統會到達的地區,只要負擔得起房價,都可以考慮。
3.第3考量》依年齡層找生活機能:再來則是要考慮生活機能便利。「生活機能便利」的定義又依照年齡層而定,如果是年輕族群,開伙的比率低,當然是以是否鄰近賣場,或是外食採買方便為主;如果是40歲上下的族群,或許就會留意是不是附近停車方便、附近有公園可以帶小孩出去玩,或是有綠地可以讓你晚上散心、白天運動等等。
如果已經超過50歲,體力變差、生病機率提高,就要考慮附近是不是有醫療院所,若是搭計程車半小時車程內,都沒有辦法到達任一間區域醫院的話,我覺得就不夠理想了。
房貸支出
不宜超過月收入4成
至於口袋深度可以如何估算?一般專家會建議「333原則」,也就是每月房貸本息支出不要超過家庭月收入的1/3,不過以內政部最新的調查統計發現,台北市與新北市購屋民眾的房貸本息支出已超過月收入的40%,代表在高房價的時代,要養一間房子,真的是相對不容易。
我認為房貸本息支出最高不宜超過家庭月收入的40%,如果負債比過高,還款壓力大,就會壓縮生活品質,因此,我才會一直強調:買房總價要看口袋實力而定,要量力而為,才不會讓房貸壓垮家庭財務。
另外,我想提醒一件事,一般人在預估購屋總價時,通常還可以再往上調個10%。舉例來說,如果家庭月收入約10萬元,等於每月可負擔房貸最高為4萬元,以20年期、房貸利率2%來計算,約莫可貸款總金額800萬元,如果以自備款3成來看,可購總價約為1,143萬元左右。
此時,可以再把總價往上拉高10%到1,257萬元,以此金額來去尋找開價落在這個區間的房子,因為不管是自己上網找屋,或是透過房仲找房子,屋主的開價與實際成交價還會有一段落差,這10%可用來作為殺價的空間。因為總價提高,可以看的房子物件選擇性也會比較多。
買房子不必考慮太長遠以後的需求,因為每10年都會產生新的住房需求,這是從人的生理變化來看。由於人會慢慢變老,所以暫時不用去考慮未來可能居住人數的多寡,例如未來是不是會結婚、小孩會生幾個、長輩會不會來同住的問題,而是到時候光是你自己身體機能的退化,就足以影響未來是不是要換房子了。
4種族群購屋
需求考量大不同
不僅是生理機能的變化,在不同的年紀所能掌握的資金跟風險控管能力也有所差異。接下來就分別來談談如何依照年齡、族群來區分買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