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人口數轉為負成長幾乎已成定局! 目前台灣人口數雖然還逐年遞增,但根據經建會推估,總人口數將於2019年到2030年間達最高峰後開始遞減, 持續朝少子化及高齡化轉型之趨勢,已無法避免。估計到2060年總人口會下降到約1,800萬人,只剩現有人口的80%,相當於倒退到1983年時的人口數。
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和超高齡社會」。台灣早就超過7%,邁入高齡化社會,預計2018 年、2025年,將分別邁入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在2060年會到達40%,晉級「超級高齡」社會。
傳統上,長壽是一種福氣。但按以上數據,未來因少子化,扶養老人的青壯年人口愈來愈少,若積蓄不夠、準備不足,長壽將成可怕的風險。最近一項調查就顯示,大部分國人竟然不樂見活得太長,顯見「長壽是風險」的概念正在發酵。
面對長壽風險或老年風險,我們常聽到3層次解決的概念,第1層是靠政府的「強制性社會保險」; 第2層是因為工作取得的「企業退休金」;第3層則是「自願性商業保險與儲蓄」。第1層通常僅提供基本生活所需,例如每個月3,000 元的國民年金,大概讓你每餐只能吃白吐司,我常稱它是「吐司年金」;第2層則是大家熟知的公保、勞保、勞工退休金或是公教退撫金,這些除了公務員退休尚稱完善外,其他制度都有所得替代率偏低的問題。因此若想無憂過老年生活,提早為自己規畫第3層的保障非常關鍵!
老年後的生活狀態與風險需求大概有以下3種:1.最幸福就是身體健康且能生活自理,僅需要穩定的生活經濟來源;2.身體暫時性失去健康須接受治療,此時除生活所需,還要加上醫療費用支出;3.最糟的狀態是身體長期或永久性喪失自主生活能力,迫切需要的是看護費用。這些情況若不事先準備,可能讓你晚景淒涼。
按台灣現行退休制度觀察,面對上述3風險若想得到完善防護,一定得依賴「自願性商業保險與儲蓄制度」補強,建議大家應及早準備。針對不同風險需求,保險公司都有相對應商品可供選擇。其中, 解決第1種風險可買年金保險;應付第2種則有各式健康或醫療險; 最後一種則有長期看護險應對。
就規畫順序,確保退休後經濟生活穩定是首要選項,因為這種生活狀態時間最長、也可能最先發生, 所以必須優先準備;而且老年生活費用若準備充分,必要時也可以移作醫療或長期看護費用。至於醫療費用支出需求,若全民健保仍能提供基本保障,這部分迫切性會低一些;但是,健保未來會如何變,很難預料,因此,如果第1項需求已規畫,還是應及早規畫健康醫療險,因為投保這類保險必須審查身體健康狀況,購買時機變得很重要。最後有關長期照護保險,由於目前政府強制長照保險制度細節未定,商業保險中的長看險也還不成熟,可先觀望,最後規畫。
(plan_smart@bwnet.com.tw)
小檔案_彭金隆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經歷: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副祕書長、金管會人身保險保單審查委員
現職: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