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看八字!」常聽到這種話,不管是在辦公室還是教室,我們很容易把別人的成就,歸究於自己無法違抗的命運,好像就好過些。但是人類就是不認命,不接受環境的限制,旱季的時候有水喝,下雨的時候能保持乾燥。不管豐收或是荒年,都要吃飽飯。整體奮鬥過程,就是文明發展歷史,不是看八字看來的。累積財富,還是自己努力比較實在。
台灣、韓國都是天然資源匱乏、八字不好的國家,卻是20世紀發展成功的模範生。黎智英是逃難跑到香港的,郭台銘年輕時常常跑3 點半,不妨礙後來擁有千億的財富。對我們一般人來講,八字沒辦法改,能改的就是透過學習,提高自己成功的機會。
研究美國上市公司
提供創造命運的方法
這本《十倍勝, 絕不單靠運氣》,就是提供這創造命運的方法。作者研究對象是美國上市公司,不是個人,有這樣廣泛的實驗樣本當基礎,做出來的結論正好當我們選股標準。作者用營業額、獲利跟股價表現這些指標,從2萬多家美國公司裡篩選出7家「十倍勝」公司,然後從這幾個成功的案例,提煉出:「狂熱的紀律」、「以實證為依據的創造力」與「建設性的偏執」這3個條件。
為了過濾掉巧合的因素,每一家成功的公司,都有對照組。能當對照組的,也不是普通的貨色,曾經是產業龍頭或者很長一段時間是領導廠商最可怕的競爭者。比方說,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英代爾是十倍勝公司,對照組就是超微半導體,有好幾年成長率比英代爾高出許多,但是經過幾次景氣循環後, 兩者的差距卻愈來愈大。
這種對比台灣市場也有,最好的案例是台積電(2330)跟聯電(2303)。聯電是最早以靈活經營策略,但股價從原來跟台積電不相上下,經過20幾年競賽,變成3 位數與2位數距離。若把這些年的配股、配息算進去,台積電股東獲得的報酬率就不止是10倍了。
柯林斯在討論公司經營策略之前,以1911年人類抵達南極的故事當開場白。當時有英國跟挪威2個團隊在競爭第1個插旗南極的榮譽,2名探險家旗鼓相當,很好看的一場比賽。結果亞孟森在當年12月15日把挪威國旗插在南極點,隔年1月17日史考特才來見證這個歷史。更遺憾的是,英國團隊全員陣亡在南極冰原,沒能回去見家鄉父老。
這本書把2個團隊出發挑戰南極前的準備工作,用這3個指標來分析,可以看出明確的差異。最關鍵的因素是紀律,柯林斯以「20 哩行軍」來描述。不管出太陽、還是颳風下大雪,每天都要前進20哩。天氣好、心情爽的時候走20哩;暴劣的環境、意志消沉的時候,也走20哩路。而英國團隊或是拿來跟十倍勝公司對比的,順風的時候像兔子一樣輕快的跳躍前進;可是天氣轉差、景氣反轉的時候,卻學烏龜縮頭躲著。所以說, 「紀律」是卓越成就最重要的基礎。在這基礎上,才有可能做下一步的創新:先射子彈、再射砲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