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達人」香精麵包事件在台灣社會吵得沸沸揚揚,投資胖達人的基因國際(6130) 單靠銷售所謂的「天然酵素麵包」,竟能讓股價在6個月內大漲2.45倍;可是接下來的7個月, 因為經營團隊不合、熱賣麵包被踢爆根本不「天然」,股價大跌近7成,幾乎跌回原點。
《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朱紀中(以下簡稱「朱」):從這個事件看,一個企業的產品是否熱銷固然重要,可是什麼人在經營公司、經營團隊是否誠信?恐怕比產品更重要!
安本亞洲區總裁楊修(以下簡稱「楊」):沒錯!員工對企業到底有多重要?是公司的血脈? 或只是一顆小齒輪?端視於你認為誰比較重要。這裡的員工如果是指CEO(執行長)或經營團隊,重要性就更高,因為他們不僅是公司的領導階層,還是公司對外的門面。
觀察CEO》後危機時代新思維
領導人的能力更勝於個人色彩
上一個世代,成功的CEO往往令人崇拜, 例如奇異前任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與維珍集團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不過時至今日,他們卻是鮮明的例外。因為在「後危機時代」(編按:指金融海嘯後,全球金融監理機構對於法律遵循關注提高,投資人開始會質疑一家公司是否有整合能力,思考自己願意花多少錢投資這家公司),投資人看重企業領導人的能力更勝於個人的色彩(egos),我們期待看到的是領導人要協助公司達成設定的目標,讓公司成長壯大,以換取經營團隊的報酬,而不是用借來的錢進行虛張聲勢的大筆交易,再從中獲得報償。
朱:的確,在長期採訪企業的經驗中,很多企業都是敗在老闆過度自信,他們把公司資源用於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僅大膽融資進行擴充,甚至利用建廠、買地的擴張中飽私囊,根本無視小股東的存在。可是,做為外部投資者,如何鑑別經營者是有能力、遠見,而不是過度自信?
楊:身為一個在亞洲的長期投資者,我們欣賞的是「靜水流深」的企業特質。在深入檢視一家公司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後,你大概可以知道這家公司會不會賺錢、是否能持續賺錢。接下來, 我會與公司CEO會面,這時我們會凝視他的眼睛,自問是否能信任眼前這個人是「說到做到」的經營者。
不過,就像股市一樣,我們不喜歡意外,因此,CEO並非唯一值得會面的對象。所有CEO 的行為都要被檢視,一個多數由非執行董事組成的董事會,便是能夠避免公司任意妄為的防禦機制。不過,我們從實務中發現,亞洲的董事會往往因效忠CEO而淪為橡皮圖章。問題是若沒人敢挑戰老闆,可能會讓公司採取自毀前程的變革。
至於有些較為西化的公司,它們的問題通常在於錯誤運用獎酬(commission),而非公司發生疏失(omission)。 因為董事會可能會挑選一名CEO來讓公司轉虧為盈或是改變公司策略,但是,新的CEO通常會要求依據短期經營績效給予相對應的金錢報酬。這時就會出現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不相稱的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