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保險公司財務更透明, 金管會決定將保險業風險資本適足率(RBC比率,Risk-Based Capital),由3級改為5級制,並於今年半年報首度適用。按壽險公司最新公布的半年報,迄6月底, 全體壽險公司有5家RBC比率不及格(未達200%),其中4家甚至低於150%,資本明顯不足!
RBC比率高低有何玄機?按照保險理論,保險公司若能「精準估計」未來風險的機率與幅度,以此作為收取保費依據,收到的保費應剛好足以支應理賠支出,達到「資產完全等於負債」的完美境界。
但是,這個理想境界應該不可能存在,因為保險公司資產價格會因市場利率、匯率變動而浮動;同時,市場利率、死亡或生存率、疾病或意外發生率等,都是用歷史資料推估的,保險公司的負債因此會被高估或低估。
保險監理機關因此要求,保險公司經營者必須拿出一筆資金,作為保險公司一旦出現資產小於負債情況時,公司不會面臨倒閉、喪失清償能力的保證,這就是「最低資本額」的概念。理論上,保險公司自有資本額愈高,公司應付風險波動的能力就愈強,因此站在監理的立場,會希望保險公司大股東拿出愈多資金愈好;但是,就業者來說, 則會希望投入資本愈少愈好,這樣才可以極大化投資效益。因此自有資本到底合理標準為何?往往成為政府與業者討價還價的重點。為解決這問題,就產生「RBC比率」指標,可以讓人一目了然各保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狀態。
RBC比率是一個比值,過去金管會只有200%以下、200%∼300% 以及300%以上等3個級距,因分級過於粗略。今年再細分成150% 以下、150%∼200%、200%∼ 250%、250%∼300%,以及300%以上等5個等級。其中150% 以下為「公司資本明顯不足」,對挑出「問題保險公司」特別有指標作用。至於消費者如何透過RBC比率挑保險公司?除了按上述5級做高低比較外,長時間觀察也不可忽略。例如,業者RBC比率長期維持在一定水位之上,就比劇烈波動者為佳。再來,就算RBC比率及格, 但有持續弱化跡象,也應該注意。最差的是保險公司長時間RBC比率都不及格,又不增資解決,那肯定不是好事。
此外,RBC比率雖然愈低表示公司體質愈差,但也不表示愈高就愈好,因為RBC比率過高,可能表示公司經營太過保守或資源閒置,這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最後,不管RBC比率有多重要,畢竟也只是診斷保險公司的指標之一,並非唯一指標,還是要併同其他資訊一起參考,才能更周延。
(plan_smart@bwnet.com.tw)
Tips_RBC比率怎麼算?
RBC=保險公司現有的自有資本 /保險公司應備假設資本額(風險基礎資本額)X 100%
為何金管會規定RBC要超過200% 才合格?因為制度設計時參考美國做法,在計算公式上的分母乘上0.5。因此既然分母縮小1倍,在分子不變的情況下,標準自然就必須由分母不減半時的100%,提高到200%。
小檔案_彭金隆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經歷: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副祕書長、金管會人身保險保單審查委員
現職: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