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交易員嗎?更精確點,是優秀的交易員嗎?
回答這問題前,要先講清楚,交易員是幹嘛的,不是有做買賣、有交易的就叫交易員。會開車的人很多,但不是有駕照就可以開計程車。而且,就算計程車開十幾二十年,已經是職業駕駛,但是跟職業賽車手還是有很大落差的。假如交易員是方程式賽車手,那麼平常碰到的,即便天天都在買賣股票,甚至當日沖銷作很大的,大多是屬於計程車司機這檔次的職業駕駛,應該是投機客,而非交易員。
《犬狼之間的時刻》這本書,作者原先是華爾街的債券交易員,改行去作學術研究,在劍橋大學得到神經科學的博士學位,又回頭以交易員為研究對象,探討神經系統、賀爾蒙與投機行為間的交互作用。
人類的生理本能 控制交易室裡的狩獵行動
交易員的故事很刺激,但作者真正想探討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泡沫是如何累積出來?股票泡沫、債券泡沫、不動產泡沫、石油黃金的泡沫等;然後這些泡泡,為什麼會爆掉,帶來崩盤、製造極大的恐慌。
這些交易員管的錢很多,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美元,基本的行為模式,卻跟幾百萬年來人類本能沒多大差別。碰到狀況,一樣是由下視丘、腦下垂體這些神經系統所控制;腎上腺素、睪固酮等賀爾蒙, 還跟以前碰到獅子老虎一樣,指揮肌肉收縮,心跳加快,來應付眼前的危機。
人體的設計,是在草原上與其他生物競爭,覓食或逃跑,要獵食、避免被獵食,不是坐在交易室裡, 看著波動的數字作交易。
依照作者約翰、科茨的想法, 「泡沫—— 崩盤」這循環,是不會改變的。雖然監管的法令愈來愈嚴,大家對風險的管控也愈來愈重視,但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生理演化並沒有跟上來,所以這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