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遍台灣各大文學獎的散文作家簡媜,今年的新書《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主題就是副標題的「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歡迎來到銀髮社會,一個老頭比小孩多的世界。
印象中,簡媜是文藝少女,文字洗鍊又洞察世情,怎麼會寫「老」這個主題的作品?
原來小女孩長大後,路上走的人變老,自己的長輩作仙的愈來愈多;比「所有人都會老」這個事實更可怕的事情是,台灣社會已經先老在那裡等著我們。
觸目可及都是這個老化趨勢,讓她花5年的時間,寫下這本26萬字的大書。
台灣有多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過7%,就進入「高齡化社會」門檻。
這個標準,台灣在1993年達陣。到了2011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52萬人,占總人口超過10%,10個台灣人搭公車,有一個要被讓座。
下一個指標是14%,這時候就叫「高齡社會」,估計2017年就到了;而最後一個是「超高齡社會」,標準是人口的20%。如果小孩出生率沒提上來,2015年就要成為這樣的超高齡社會。假如奧運辦個老化比賽,我們會拿金牌。因為台灣不只老,還老得比別的國家快。
其實,沒事不會有人煩惱老不老的問題。像我,就自認是心思靈活、身手矯健的年輕人。路上有人叫我「叔叔」,或是教書的同學被稱為「X伯」,我都認為那是小孩子搞不清楚狀況,我怎麼會老?那是不可能的!
簡媜會寫這本書,也不是無中生有的,從參加告別會開始,然後身邊老人出現的頻率提高,再到自己身體發出的各種警訊,叫人不得不承認大自然的無情,才寫出這段覺醒過程的細膩描繪。
這是個快樂的問題,1905年日本人統治期間,首次在台灣進行的普查資料,當時台灣男性的平均壽命是28歲!女性好一點,但也只有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