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藉調整配置保全資產 不懂的商品不投資
張翔傑/台大保經總經理、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
先生驟逝,讓Tina傷痛,但丈夫留下的財務規畫與關愛,讓她與2個小孩衣食無缺。可是,先生留下的財務規畫後續要如何調整?避免全家最後變成坐吃山空,這讓Tina的心理與財務都面臨不小的壓力。
1. 憑感覺理財,陷入財務恐慌循環:靠著先生留下的保險理賠金,Tina有房子、完全零負債,扣除自用住宅等不動產後,名下流動性資產約有1,650萬元。但是單靠看財經雜誌、聽理專介紹明牌,憑感覺投資,一旦報酬率不如預期,就中斷再投資,結果在惡性循環中打轉,理財焦慮不斷升高。
2. 配置失當,保本型資產占7成,資金運用效益低:因為怕保不住錢,Tina把7成流動資產(不含保險)全放在銀行存款中,靠利息過活,雖然看似「保本」,但利率太低,每月利息收入只有1萬元,加上基金投資又是負報酬,讓她覺得家庭財務入不敷出。
其實現階段她的財務規畫應聚焦「保全資產」,透過適當的配置,剛成立的基金或是股票型基金,結果,累積虧損竟高達-12.53%,完全達不到靠投資增加收入的目的。
現在,我每月只靠存款利息與儲蓄險還本金1萬6,000元生活,但全家支出高達7萬8,000元,這種入不敷出的現象讓我很擔心,會有效提升資產的收益率,並嚴控投資風險。對此,我給她3個建議:
建議1》導正心態,重新學理財
建議Tina應該先放慢腳步,從頭開始學習理財規畫,先把財務目標與計畫數字化,再建立自己對金融情勢與商品判斷原則,最後按規畫方案去執行,必要時可尋求有專業認證或財務規畫能力的理財規畫顧問提供建議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