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保護!
法令限制扼殺競爭力
將鎖定產業爭取法條鬆綁
問:除了基本工資調整外,企業對於目前政府限制外勞比率也抱怨不少,限制外勞真的就能保障本勞就業嗎?
答:我舉一個經濟部在會議上報告的例子,前不久鴻海不是要到印尼去設廠嗎?他們要做手機高端設備,那個廠本來要設在台灣的耶!但勞委會不答應開放外勞比率,鴻海於是考慮到印尼投資。這在我看來,完全是none sense(搞不清楚狀況)的想法。
鴻海的這個案子,並不是已經在用外勞的廠商要求提高外勞人數,而是新設的廠商在台灣找不到人可以用,所以要求提高外勞比率。新的廠計畫雇用3萬人。假設他想要用5成的外勞好了(編按:目前外勞限制比率分成5級,高科技產業外勞只能用10%,傳產業外勞可用到35%),那就是1萬5,000名外勞,如果政府准了,相對鴻海就要雇用1萬5,000名台灣本地人。可是,勞委會不同意,鴻海就去找有勞工的地方嘛(例如印尼),不要等台灣開放總可以吧!可是剩下1萬5,000名台灣人的工作機會也沒了,請問這個工廠的廠長會是外國人嗎?主要的經理會是外國人嗎?還有工廠周邊的法律服務、物流、服務業、小吃攤不都是台灣人在經營,這樣一搞,全部都沒有了,這很嚴重耶!我相信,類似的案例不只這一個。如果沒人來台設廠、沒有人設公司,就不會有人去搶人,可是,大家都知道,「有人搶,工資才會漲啊!」
問:行政院這次規畫的經濟提振方案中,「法規鬆綁」講很久了,這次如何能做出成績?
答:台灣經濟這幾年很冷,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很少看到什麼新行業,或同一個行業裡面很少有競爭,因為沒有競爭,就不會有人付更高的薪水,為什麼?就是法規限制太多了呀!最荒謬的例子就是流動廁所,我每次舉這例子,大家都笑到不行。在ECFA後續談判中,我發現相關部門列了很多不准陸資投資的產業,其中有一項就是「流動廁所」,開跨部會檢討會時我問他們:流動廁所會影響什麼國防安全?最多影響人家屁股而已啊!影響到誰啦?為什麼連流動廁所都不開放?其他限制就可想而知了。
我再舉一個例子,就是我跟張善政委員(編按:為行政院政務委員)一直想推動開放的一個行業─「第三方支付」(詳見名詞解釋)。美國有Paypal、大陸有「支付寶」,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因為法規限制,我們說要推動電子商務、要做網路,可是台灣沒有第三方支付的平台,這讓台灣的網路交易很原始,不是買賣方做面交,就是要去銀行匯款,跟國外的電子商務差很遠,連中國都比不上!
名詞解釋_第三方支付
網路交易有誠信問題,可能匯了款卻拿不到東西。因此,就由第三方的獨立機構,來進行協助買賣雙方的金流運作。買家付款給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到收到貨後,第三方支付平台才把款項給賣方,避免買賣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