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則怒斥,修法草案的討論沒有通盤問過站在都更第一線的專家學者,像他便完全不知情。
莊孟翰進一步說,台北市房屋總存量到今年5月的統計為108萬5,211戶,其中屋齡26∼30年有19萬9,619戶、31年以上的房子有49萬4,578戶。換句話說,屋齡26年以上就有近70萬戶,占比6成5,加上早期2、3樓的房子結構都很差,如果要以這種法令跟進度,那台北市以後的市容和安全性會更加雪上加霜,因為都更根本推不動。
尤其把「強徵條款」剔除,更是「要命條款」,這表示說都更即使歷經官府蓋大印、容積獎勵合理分配後,只要有人臨時喊卡,「這個都更案就不用玩了」!那麼建築師事務所於前期的種種規畫,動輒上千萬的設計費,誰來支付?原地主住戶?建商?哪有人願意生意還沒做就開始賠錢的?
天時地利不動產顧問公司總經理張欣民倒樂觀認為,內政部提出的只是草案,要全案通過的機率幾乎是微乎其微,不用太過緊張。
拿證所稅來說,最後的版本被改成民眾雖不滿意但可接受,都更法也會比照,屆時殺傷力就不大了。但依照目前的版本貿然通過,他預估台北市老公寓價格應會下跌2∼3成。
文林苑事件給了房市一場震撼教育,那麼大台北有哪幾區的公寓價格將會首當其衝?
購屋評估回歸自身需求
勿將都更列入主要考量
信義不動產研究發展中心經理蘇啟榮表示,都更議題發酵多半落在房價高的台北市,因台北市的新案價格較高,中古屋又通常是新案的一半價,兩相加減下,都更的獲利才會漂亮,這也是新北市的都更議題較弱之因。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直言,文林苑的確鬆動了賣方信心,賣方開價降低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據。她說,根據住商不動產的統計,台北市公寓產品開價較去年來得低,平均約比去年低了1.9%,其中又以中正、中山、信義區跌幅較大,表示大家都默許未來都更難度趨嚴。她建議別再將都更列入購屋主要考量,特別是公寓產品,買屋回歸自身需求才是王道。
不過蘇啟榮認為,長期而言影響不大,因為買入公寓閒置來等待都更的投資客比率,占不到整體公寓買賣的5%,多數購入者是以同樣地點優勢、生活機能佳,卻享有較大坪數及較低總價為考量,所以即使是都更修法通過,公寓產品價格縱有下修,也不至於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