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專款專用控管收入 改買定期險、意外險降保費
陳雅芬/宏觀財務顧問平台首席財務顧問
與Alan訪談後,我發現他今年才30歲,卻擔負一家5口的生計,還要分攤奶奶每月7,000元的住安養院費用,雖然他的目標很單純:希望幫全家買一間透天厝,但想要完成目標,眼前有3個問題必須要先解決:
1.家庭收支失衡,錢存不住:Alan的家庭生活總支出與孝養金支出,已占總收入的84.8%,雖然Alan自認每月開銷還能應付,並未出現負債,但其實部分家用是靠弟妹不固定的支援,若少了這部分支援,就可能入不敷出。
實際家庭收支狀況已出現「吃老本」的情形,資產不但無法增加,還可能降低。
接下來,他工作調整為內勤人員,少了5,000元左右的補助津貼,薪水銳減近1.4成,家庭生活開銷立即會遇上困難,雖然從數據上看,生活支出比率偏高,但全家的基本生活開銷很難再精省,家庭收支失衡最主要的原因,在於Alan僅依靠工作收入,可支配收入太少。
2.流水帳記帳法,無法確實掌握家庭收支:Alan從17歲開始一直有記帳習慣,雖然各項收支都詳細記錄,耗去不少時間,但只是讓Alan了解錢花到哪裡,及自己根本沒存下錢。
其實,這是一般人在記帳觀念上常犯的錯誤─因為沒有明確訂出理財目標,只記流水帳,卻沒有管理收支,結果雖然每天錙銖必較,存錢成效卻不彰。
3.保險支出比率高,誤把保險當儲蓄:Alan還有1個大問題,就是誤把保險當作儲蓄工具,未將每一分錢花在刀口上。既有的4張保單中,有3張屬於儲蓄險,儲蓄險因預定利率低,實質保單報酬率不到2%,因此,不但人身保障不足,且儲蓄效益也不彰。
目前的保險支出金額也偏高,每年要支出8萬1,948元的保費,占其總收入的13.4%。Alan最在乎身故或傷殘意外後,父母與自己的照護問題,在這方面的保障卻嚴重不足。
為解決Alan當前面對的3大問題,我建議可從以下2方面調整:
方向1》用「預算法」記帳
良好的記帳,是理財成功的第一步,第一步只要做好了,後面的目標就能按部就班達成。不過,正確的記帳,必須先設立明確目標,再做收支管理,才能逐步達成控制收支、增加儲蓄以及投資。
我建議Alan,先釐清最想達成的目標,接著用「預算法」概念,搭配電子記帳軟體幫忙,進行有效率的收支管理。重點在要先清楚設定自己的理財目標,實際量化該目標每年、每月該有的準備金額,讓每分錢都有明確的歸屬,如此才能夠規律化的去執行,並透過記帳,了解自己離目標達成還有多遠的距離。
運用電子記帳軟體的好處,在可以省去手工加總統計收支的時間,在資料建檔方面也較為便利。更進一步,最好還能做到「專款專用」,將各項收支分門別類清楚管理,財務狀況就能一目了然。
方向2》加強風險保障
目前Alan最無法承擔的就是身故及傷殘風險,建議藉由適當的調整保單,將原先購買的還本儲蓄險解約,改買定期險,一旦身故,可以用來支付每月要給父母的孝養金,另加買意外險,保障萬一發生意外,父母與自己所需的照顧資金,可以保險理賠支應,彌補之前不足的身故和傷殘風險需求,同時降低保費支出。
考量到Alan目前的經濟現況,對照顧父母的責任部分,建議先完成未來10年所需;傷殘部分則透過投保產險公司的1,000萬元意外險後,整體提高到1,468萬元,可100%支付全殘風險的需求,三級殘部分也已完成58%的需求。
整體保障增加,全年保費卻可降低5,823元,可以彌補Alan因工作轉換、收入減少造成的收支缺口。而重大疾病險、住院醫療險與癌症險,則先維持不動。
Tips_傷殘意外險的買法
傷殘風險的保障,除了可用壽險附加意外險的方式,產險公司也有意外險,保額相同,但保費較低。不過要提醒的是,產險公司的意外險為一年一約,需考量出險後,保險公司不再續約承保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