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Smart智富》月刊「嬰兒潮世代退休規畫與認知」調查發現,台灣嬰兒世代約有15萬人開始陸續退休,其中,有約40%尚未開始準備退休金,43%「不知道」退休該存多少錢,超過25%的人會因退休準備不足、不敢想「提早退休」,55%認為退休後每月只花1~3萬元,另有38%的人認為自己過去的理財經驗是失敗的。
這調查顯示,大多數民眾的退休準備金明顯不足,民眾對退休後生活費用的估計又常因未考慮通膨與長壽風險,明顯偏低。此外,調查也發現,民眾對退休投資報酬率之設定有明顯扭曲,不是太保守、就是風險過高,有些人只存定存,但有些人卻投資太多股票。
其實要做好退休理財,首先必須1.先了解自己的退休需求,2.估算應準備的退休金,3.扣除從政府與雇主可以領到的退休金後,4.計算出退休金不足缺口,5.再依據缺口與儲蓄期間規畫退休儲蓄與保險保障。目前大多數的銀行理專與壽險顧問都可以協助做退休需求分析諮詢,為民眾計算退休缺口。
在選擇退休投資工具時,有些人為了避免投資風險,會把錢全部存定存,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目前利率太低!
考量長壽風險、通膨及退休後醫療費用,若只用定存準備退休金,未來反而會有退休金嚴重不足的風險。
退休理財一定要重視投資的資產配置,建議投資人可以依據年齡、理財知識與承擔風險能力,在不同人生階段做適當的資產配置。
年輕時可以投資較多比例的股票來提升報酬率,但距離退休愈近,應以固定收益的債券為主,股票的比例應愈少愈好。
舉例來說,定存、債券與債券型基金較適合快退休與保守的投資人,而股票與成長型基金則較適合年輕與積極型的投資人。除此之外,退休儲蓄應該要愈早開始愈好,如果民眾能從25~35歲就開始儲蓄,假設長期平均報酬率為6%,每月只需儲蓄約5,000~8,000元,到65歲就可以存將近1,000萬元。
退休規畫除了投資,也要做好保障。除了養老險外,民眾可以選擇抗長壽風險的年金保險與老人醫療保險。例如,利率變動年金較適合保守與快退休族群,而變額年金則適合能承擔風險的年輕與中年族群。另外,要注意退休後的醫療支出是很驚人的,尤其是長期看護需求。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60歲以上老人平均每人每年醫療費用超過10萬元,約為其他人的4.6倍,若有長期看護需求,1個月可能就需要4~6萬元,10年要花500~700萬。因此,若退休前沒有做好保險規畫,這些醫療費用很可能在退休後3~5年內就把你準備的退休金用光。
最後,退休理財有一定的專業性,因此,建議民眾最好找一位可信任的專業退休財務規畫顧問,適時做檢視與調整,才能讓你享有富足快樂的退休生活。
(plan_smart@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