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只是防禦性做法 提高投資報酬率才是王道
買東西多比價,是防禦性的做法,只能因應特定商品漲價。倘若物價全面性齊漲,製造商一定會把生產成本轉嫁到終端消費者身上,而消費者在沒有替代品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也只能含淚接受。
在去年第4季就預見亞洲國家將面臨通膨威脅的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錫說,調整資產配置比重、選擇對的投資工具,提高投資報酬率,才是面對通膨的積極因應之道,「通膨的環境裡,不是所有投資商品都會齊漲齊跌的!」
所以小薪水族、退休族,都應該有基本認知,就是「錢會愈來愈薄」,你的資產增值速度一定要超過通膨,否則就是財富重分配的輸家。
以定存為例,在3月初台灣5大行庫(臺灣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土地銀行、華南銀行、第一銀行)1年期定存利率只有1.19%,而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預估,台灣今年物價上漲幅度會達到1.85%,實質利率是負的0.66%;也就是說,你把錢放在銀行裡能夠拿到的利息,根本追不上商品變貴的速度。
名詞解釋_實質利率
英文是Real Interest Rates,指將價格因素從名目利率(即一般的牌告利率、借款利率)中扣除,以便真實反映出利率水準;簡言之,實質利率等於名目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例如,將銀行牌告1年定存的利率減去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年增率,可求得實質的1年定存利率。
因此,薪水族對抗通膨首要的觀念是:不要把過多的錢放在銀行定存裡。
黃金、房地產》等整理完畢再逢低進場
那應該搭配什麼投資才是最恰當的呢?一般傳統公認最能抗通膨的,就是黃金和房地產。
根據大華銀投顧研究,以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為例,10年間通膨調整後的金價(用以衡量黃金的實質購買力)飆漲了11倍,顯示當時黃金的確有驚人的抗通膨效果。
不過,黃金價格在今年衝破每盎司1,400美元之後,大部分的人都是採取獲利了結的態度,而非積極追價;加上日本強震使得日本各大金融集團拋售黃金以增加風險準備,造成黃金的賣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