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句「鴻海未來10年成長幅度減半」,引爆投資人「棄電子轉傳產」。但是,台股我看了20多年,說真的,我沒這麼悲觀!電子股今年下半年以來相對弱勢,是反映今年備料、庫存過多的情況;但在大廠紛紛殺清庫存,後面又有耶誕節、中國農曆春節需求,9月已出現急單,以股價會領先景氣3~6個月來看,電子股再度擔綱的時候已經不遠。
大家誤會郭台銘的意思了,我一路看著他從做連接器起來,一直蛻變,以前他營收100億元要成長30%,就像俗語說的「桌頂抓柑」,簡單!但現在營收2兆多元,成長30%,等於1年要增加6,000億元,這已經是多家EMS(整合性系統代工)廠的產能,就如同是1年要生1家緯創(3231)出來,這就困難了。
現在,所有的電子產品幾乎都被鴻海做完了,如果沒有推出新的應用,成長便必須靠內部管理調整,所以成長30%是困難的。但郭台銘是針對鴻海本身成長的調整,不能代表看壞整個科技業。2個月前一位NB(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廠董事長和我聊到,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已經展開換機潮,原本這些需求因2008年金融海嘯而停頓,拖到今年太久了、不得不換,加上今年金融機構開始獲利,企業資本支出回溫,這是我對科技業不悲觀的第1個理由。
第2,談到庫存過多,年初先是LCD TV(液晶電視),接著是PC(個人電腦)、NB,因為海嘯時,大家不敢備料,景氣一回溫就開始搶料,且搶得有點過頭。據我了解,LCD TV、PC、NB廠最近都一直在加快清庫存的速度,會從back to school(返校需求)一直清到耶誕節,且是殺價出清,就會刺激需求。我推估,庫存大概清到11、12月就差不多,緊接著又要開始備料,為明年中國農曆年需求作準備。因為中國人拿到年終獎金,除了買衣服,就是買3C產品;中國年已讓台灣電子業過去淡、旺季的節奏改變,以前上、下半年出貨是4比6,未來會變成5比5。因此,9月中旬面板股開始反彈,應該就是反映12月淡季不淡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