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內地的中資機構推出海外A股ETF的速度也有加快的趨勢。1月29日,中金公司在香港發行了「中金深證100指數上市基金」,該產品是第1檔由內地金融機構於境外發行的ETF。5月,中國平安旗下的中國平安資產管理(香港)也加入海外ETF市場,發行了「普盛CSI RAFI 50 ETF」。7月,大成國際的「大成中證中國內地消費ETF」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交易,使得香港目前的A股ETF增加至24檔之多(詳見表1),也讓投資人有了更多的選擇。
不過,投資人要注意的是,中國內地機構所發行的A股ETF的費率成本,通常會比母公司擁有QFII額度的基金相對來得高。舉例來說,大成中證中國內地消費ETF的管理費為0.99%,而德意志銀行旗下的中國A股基金管理費僅為0.5%。但不論是外資還是內資機構所發行的A股ETF,並不直接投資A股,而是盡可能複製在上海及深圳交易所掛牌買賣的相關A股走勢,並通過QFII機構(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產品來投資A股。
這對於不具QFII額度的中資機構來說,流程較為複雜,而這類產品發行時以港幣而非人民幣計價,中間又涉及到匯率問題,成本也隨之上升。所以建議投資人在做選擇時,須謹慎比較此類產品的費率結構和產品的投資內容等相關問題。
小QFII人民幣基金》預料1年內規模逾兩千億
而另一類型的A股基金產品,則與市場投資人引頸而盼的小QFII相關,雖然目前小QFII具體操作法規未出爐,但市場十分看好,認為小QFII將給境外資金開闢另一條投資通道。同時,它不會分食現有QFII額度,而是擁有單獨額度。
小QFII與QFII最大的不同點在於QFII所募集的是境外美元,而小QFII則是人民幣,所以小QFII不僅申請門檻較QFII低,更重要的是,申請到小QFII額度的在港中資券商可以推出與中國A股相關的基金產品,優先搶占人民幣零售基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