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公布的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到3.1%,超過政府今年設定的3%上限目標。一時之間,因為高房價、加上富士康掀起的工資調漲風,使得外界擔心中國通膨失控的聲浪暴漲,中國為抑制通膨必須升息的說法再度出籠。但是,中國真有通膨問題嗎?
CPI飆升與景氣無關 基期太低是主因其實,中國通膨數據和比較基期密切相關。自2003年以來,中國CPI年增率曾出現兩次明顯的高峰和谷底。其中,2008年初起,油價維持在百元美元以上,一度更飆升至歷史天價近150美元,帶動輸入性通膨,當時,中國CPI年增率一度飆升至破8%的驚人數字,隨後在政府控管、加上美國次貸風暴愈演愈烈衝擊,物價指數一路走低。在金融海嘯過後,中國物價有近半年時間呈現負增長的情況。
仔細檢視會發現,中國物價年增率是在去年3月後跌落入負值,對應到今年,原本就預估,3月起消費者物價指數將明顯飆高,單月年增率估計最高會到大約4%~6%的水準,為什麼會飆這麼高?去年比較基期太低是主因,並不是中國景氣過熱、或是資產泡沫所造成。
一般通貨膨脹發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為「需求拉動」,一為「成本推升」。
就「需求拉動」分析,主要來自資金面,即過多市場資金追逐過少貨幣,這往往是泡沫經濟、景氣過熱或外來熱錢過多所導致的後遺症。由於中國M1(通貨淨額+活期存款)年增率去年曾創下超過30%的增幅,今年前幾個月同樣保持高速增長,不免令人擔心,過多游資是否會推升物價。
看資金》貨幣供給量減少,不致大幅推升物價——中國M1、M2年增率走勢 但是,2009年的超高增長是為了對抗全球經濟急速下行的風險,何況此一增幅是因前一年度貨幣供給年增率竟低於10年平均增長水平,加上中國打房力道不斷增強,連人民銀行6月18日剛公布的2009年年報,都再度重申遏止高房價的重要,搭配人民銀行今年3度調高存款準備率回收市場資金,其實,中國貨幣供給已在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