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投資長,今年4月,在本刊大力鼓吹逢低趕快買房的時候,用力向建商殺價,結果,在大直美麗華商圈,用比7折還低的價格,買下一間總價近4,000萬元的預售屋。最近,他告訴我,建設公司調高牌價,同一建案交易價已比他的買價至少飆高25%,算一算,兩個多月他賺了快1,000萬元!如果用付出的自備款算,獲利率高達1.66倍。
聽到這個故事,你可能有兩種反應。第1種,可能會說,對嘛!就像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說的:「房地產投資的獲利可能是電子代工業的10倍以上!」連科技大老闆都熱中買地、炒樓,我也要加入。第2種,可能會說,我哪來這麼多錢?咱們小老百姓沒那麼多錢,就只能看著那些財團大戶搶地、炒樓,害得我買不起房,真是可惡!
我想,第2種反應的人,應該會比第1種人多。但其實,你真的不必灰心。據統計,從今年3月,台灣房地產交易由冷轉熱,到現在,士紙、新紡等老牌資產股的漲幅高達2~3倍,資產股指數平均上漲超過80%,股價反映的速度遠比地價和房價,還快。這數字同時反映一個事實:有錢人買豪宅、投資土地賺錢,小散戶只要學會如何操作資產股,拿出3~5萬元,你一樣能夠賺到豪宅、土地飆漲的錢。
接下來,你會問,還能買嗎?不要害我被套牢!這些疑問,在本期主筆劉萍規畫的封面故事中,都有答案。我只提醒一句:資產股主升段真的還沒出現,但,絕對不是馬上買,請先學會操作方法,耐心等股價拉回,慢慢買,你一定可以賺到這波台灣資產大增值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