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質看,台灣全體本國銀行平均淨值報酬率去年是1.83%,相較於中國銀行業最低的一家都在10%以上,而且台灣長期利率偏低,存放款利差不到1個百分點,幾乎跟日本相同,位居亞洲之末,相較中國因為近年經濟成長率都達6%~7%,銀行存放款利差都在3個百分點附近,使得中國銀行業基本獲利超過台灣。
去年,台灣全體本國銀行總淨利是新台幣4,539億元,中國工商銀行去年總獲利則是人民幣1,112億元(約合新台幣5,334億元),因此中國銀行一旦併購台灣金融業,若論獲利貢獻,兩者幾乎是不成比例。
論權重》大中華區等於中國股市 中港台三地劃分法將消失不僅如此,隨著中國股市市值比重增高,未來10~20年,台、韓股市占MSCI的權重都會受中國股市的擠壓而下降。永豐金證券分析師陳昆仁指出,對外資而言,大中華區等於一個中國股市,原本的中國、香港、台灣三地劃分,未來將會消失。他預估,台灣可能有3成以上股票會被併入中國類股計算,必須與中國同類股的龍頭競爭國際資金,就像香港引入中國國企股進入恆生指數後,香港本地的二流企業市值馬上萎縮,因為對外資而言,中國移動絕對比香港電訊更有想像空間。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就分析,近年撐起香港股市的是中資股,從資本市場真正賺錢的是中資企業的股票上市(IPO),像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移動等。
雖然對銀行、保險股未必有利,但從「以己之長補人之短」的角度思考,中國股市目前尚無法融券放空,期貨市場也沒有股價指數期貨,因此每逢股災,便是一面倒多殺多,因此,對台灣期貨業者來說,中國期貨市場絕對是塊待開發的處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