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_沈中華
◎學歷: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歷:台灣金控(財富管理)調查專案負責人、政大金融系系主任;曾在北京大學、四川西南交大、天津南開大學授課,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荷蘭尼德蘭銀行、美國聯邦準備銀行聖路易分行及舊金山分行、香港金融管理局等進行短期研究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
金融機構銷售連動債,許多理財專員把產品說的似乎只有報酬、沒有風險,推銷給一些無法承擔風險的客戶,當連動債價格下跌時,投資人抱怨理專之前未說明風險。引起客訴後,金管會於是要求銀行、券商及保險公司均得要求業務員必須「了解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KYC),且定成規範。不過,我認為,當今最嚴重的問題可能不是KYC,而是「了解你的產品」(KYP——know your product)。
以市面上銷售的中國基金、新興市場基金、拉丁美洲基金、石油基金、精品基金為例,除了精品基金,由於女性朋友非常踴躍的捧場,消費者可能天天在使用,可以說完全符合KYP精神。其他基金,莫說投資人,恐怕連理專,甚至發明人對其風險均可能是一知半解,甚至「莫宰羊」。
以拉美基金為例,中南美18個國家中,我察覺其國家主權評等由B﹣~AA,分配之廣,令人咋舌,這表示有些國家很好,欠錢一定會還,有些國家很差,欠債不一定會還。那麼,當理專推銷拉美基金時,可知這些國家的差異對這基金風險影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