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好讀 > 基金:基金情報站
訂閱雜誌電子雜誌
Smart智富月刊109期
面對中國搶糧、物價飛漲的自救之道
吃出投資地圖
撰文者:劉 萍
2007-09-03
瀏覽數:13,224
類似公司還有杜邦(DuPont, NYSE:DD)、德國的巴斯夫(BASF,NYSE:BF)。去年在香港熱賣的德意志DWS環球神農基金,在前10大持股公司中,單單對孟山都的投資比重就高達4.71%,顯見對孟山都日後的成長非常樂觀。
產業鏈的第2站,是生產農產穀物的機構。只不過,投資人無法在股市裡投資生產穀物的農場,若真想賺到農作物價格上漲的行情,唯有透過期貨方式參與,或者也可轉而投資穀物生產大國。
廖朝正與張百宏都指出,全球主要生產黃豆、玉米及小麥的巴西、阿根廷以及澳洲等,都是以農畜業為本的國家,當穀物需求大增、價格上漲時,該國的經濟、外匯、股市都將受惠。投資人可以在這些國家或相關的區域(譬如:拉丁美洲)尋找投資機會。
產業鏈第3站,當巴西、澳洲等這些國家要努力種出更多、更好的穀物時,就需要大量像美國約翰迪爾(John Deere, NYSE:DE)製造的現代農具設備,以提高耕種與收割效率,也需要瑞士布勒(Bühler)的機器設施,把收割的小麥、玉米等磨成品質精良的穀物粉。
掌管5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850億元)資產的UNCMX基金經理人貝克(Erik Becker),以及全球最大的固定收益型投資集團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實質報酬基金經理人哈里斯(Brent Harris)等,就因長期看好迪爾這類公司而買進。而迪爾的股價,從2006年中的70美元,已漲到129.3美元(8月21日收盤價),漲幅高達85%。
產業鏈第4、5站,磨好的穀物粉有可能被運往3個地方,一個是其他國家的農產物料(即大宗物資)進口商;另一個則是要製作雞、豬、魚食用飼料的廠商。以台灣而言,分別的代表廠商就有大成長城(1210)、卜蜂(1215)等產業中游廠商,雖然通常可以直接將物料的漲價成本轉嫁到下游廠商,但在需求甚殷下,營運獲利還是會有成長。
如果您想收到更多理財訊息,您可以按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