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_沈中華
◎學歷:華盛頓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歷: 台灣金控(財富管理)調查專案負責人、政大金融系系主任;曾在北京大學、四川西南交大、天津南開大學授課,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荷蘭尼德蘭銀行、美國聯邦準備銀行聖路易分行及舊金山分行、香港金融管理局等進行短期研究
◎現職: 國立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
第二次金改又要啟動,我深信「效率+規模」才是銀行成功的要件,但是如果只強調規模而忽略效率,或只強調效率而忽略規模,均非萬全之計。約15年前,法國人即只注意規模,而推出應有一個「國家冠軍」的口號,信貸里昂銀行即被選為國家冠軍銀行,結果今日該銀行雖具規模、績效卻不著名。
規模加效率其實有學理根據,前者認為大能造成壟斷,某種程度的壟斷,才能避免過度競爭,創造利潤;而後者認為效率才能維持規模,如果沒有效率,規模也維持不了太久,且只會浪費資源。只有兩者兼具,規模大的銀行才能持續的創造利潤,也才有能力使產品差異化。然而許多時候,我們只強調要有大銀行,而忽略效率,本文希望提醒大家也注意效率。
以下我簡單說明如何培養一個績效不好的大銀行。
1. 賦予太多任務目標:通常民間銀行的核心目標是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其次為企業社會責任,除了這兩者之外,如果這家銀行還要配合政策,提供民間低利融資,又要對企業紓困,這家銀行勢必變成沒有績效的大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