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渣打併新竹商銀、花旗併華僑銀行之後,荷蘭銀行也於6月標下台東企銀,成為第三家大舉揮軍台灣金融業的外資銀行。
本國銀行外有強敵、內有隱憂,第1季全體國銀竟然沒賺錢,這些跡象都反應本國銀行生存空間遭嚴重擠壓,股價自然積弱不振。因此,併購成為本國銀行未來的重要出路,也是金融股股價吹起反攻號角的最大關鍵。
京城銀小而美 外資探聽賣價
京城建設在2005年入主台南企銀後,改名為京城銀行(2809),京城建設董事長蔡天贊就擁有超過70%京城銀的持股。蔡天贊本身並不懂金融業,便延攬前財政部長呂桔誠擔任董事長,蔡家僅有蔡天贊的兒子蔡炅廷擔任副董事長,但是未實際操盤。
京城銀5月帳面淨值為111億元,逾放比為2.11%,呆帳覆蓋率為50.5%,前5月獲利1.55億元,在區域的經營中,具備「小而美」的優勢。
以台南作為根據地的京城銀,更掌握地域優勢。看準台南科學園區的發展,京城銀深耕園區客戶,骨子裡就是希望複製竹商銀靠竹科發展的模式,讓銀行與科學園區一起成長,最後掌握台商名單,再高價賣出給外資,「已經有個成功例子在那邊」,京城銀大股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