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1996年,和大就已前進中國考察,隨後並設置了無錫廠,只是沒想到,幾年下來,發現當地同業不是習慣拖欠款項,就是動輒耍賴、不履行合約內容,讓和大備感困擾,只好放慢腳步,至今無錫廠因折舊攤提,每年呈現小虧局面。
這一次,在幾位大客戶的強烈要求下,和大不得不重新審視在中國的布局。「中國已然成為世界工廠,全球汽車大廠都相繼展開卡位行動,所需的零組件數量相當可觀,和大不去,只會錯失龐大的商機!」沈國榮語氣堅定的說。
研發中心仍留在台灣,部分高階產品也只在台灣生產,而漢華量產之後,可直接就近供應客戶所需,不必再由和大台灣母廠出貨到北美,再轉運至大陸裝配,可因此節省龐大的運費,有助於提高台灣母公司的業外收益。
小檔案_和大工業
成立時間:1973/01/16
資本額:10.12億元
主要產品:包括扭力轉換系統、變速箱齒輪組、差速器、油汞齒輪組及變速箱等,OEM(委託代工)與AM(售後維修)比重分別為98%、2%。
三方加持 頻獲外資青睞有了新訂單、新客戶、新產能的三方加持,和大的訂單能見度已滿載至2009年,其中,ZF的單子更延長到2018年,獲利成長動能也有如加裝渦輪噴射引擎,直線加速前進。
外資最愛這種長線穩定、但後勁強悍的個股,今年5月,和大發行13.8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有一半籌碼被外資券商高盛和瑞士信貸接走,其他法人股東還包括中鋼(2002)、聯電(2303)、裕隆汽車(2201)等。在法人股東保證鎖定籌碼3~5年的情況下,一般認為,和大未來的股價走勢不會太寂寞。
談到這幾年的營運三級跳,沈國榮感慨地說:「要打入國際供應鏈體系真的很難,也要花很多時間;但這個產業的好處是,安全性擺第一,只要通過繁瑣認證,贏得客戶信任,保有一定品質,就不會隨便被客戶拋棄。」
台灣區車輛公會業務組長黃文芳觀察到,和大加強設計和技術能力後,勇於出擊,近幾年在底特律車展展現堅強的研發實力,就算國內業者不組團,也會自行參展,並與國際大廠採購人員維持良好的關係,搶先一步獲得認證和試單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