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經濟局勢變化多端,使得許多投資人的情緒也跟著上下起伏,不過,對於流浪教師華倫來說,這些事件並沒有打亂他長久以來的存股節奏。
「只要公司能繼續獲利、維持正面消息,我就會持續買進。」華倫說。無論大盤是漲是跌,都不是他買進或賣出個股的參考指標,因此,12年來,他持股的市值已經從最初的116萬元,成長至2,910萬元(資料統計至2017.05.02)。
布局民生消費族群
股價不易受市場波動影響
在大盤突破9,000點,甚至在2017年5月11日收在1萬1點的過程中,華倫並沒有趁機在高點獲利了結,而是繼續加碼好公司。他舉例,像是烘焙原物料供應商德麥(1264),它轉投資的芝蘭雅烘焙原料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獲利逐漸成長,再加上該公司的財報數據亮眼,2016年的每股盈餘(EPS)為14.54元,創下歷史新高,也比2015年成長了9.07%,因此即使德麥的股價在2017年初突破200元大關,華倫仍然持續買進。
醫療廢棄物處理大廠日友(8341)也逐步在中國市場扎穩事業版圖,因此華倫相當看好該公司未來的發展。2016年日友陸續敲定北京、河北等地的廢棄物處理投資案,因此華倫在當年年底,趁股價從130元向下修正、本益比接近20倍時,以104元至112元進場加碼。而2017年初日友在中國市場再下一城,取得山西、江蘇的投資機會。這些新廠將在2018年、2019年陸續投產,可望帶起公司整體營運。
2016年日友的毛利相較2015年成長了15%,毛利率為58.3%,也創下近5年新高,稅後淨利甚至成長近20%,現金股利則配出歷年最高的4.5元(將在2017年領到),因此華倫在122元附近再度買進。為什麼股價節節上升,華倫卻不害怕,反而不斷加碼?他解釋,因為自己在挑選公司時,最注重的就是該產業是否為民生消費族群。由於這類型的產業即使碰到市場嚴重波動,也不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只要公司營運狀況沒有變差,他就不會輕易賣掉持股。舉例來說,目前華倫手中持股占比前3大的產業,依序為環保、食品與保全業,就符合民生消費類股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