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對於金錢的不安,來自不知道未來有沒有足夠的錢用,因此只好拚命存錢或置產,但,究竟要存多少錢才夠?可能很多人講不清楚,因為你只知道自己1個月大約需要花多少錢,卻不知道退休後需要多少錢。
因為目標不清,所以容易出現2種極端心態:第1種是對未來莫名的恐懼,所以即使不缺錢也不敢花錢,就是拚命存錢、再存錢、存更多錢,結局是人在天堂、錢在銀行,苦了自己、樂了孩子。
另一種恰恰相反,是對未來消極的放棄,今朝有酒今朝醉,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這一種人常是典型的月光族,因為覺得自己無力準備未來,至少要讓今天過得好些,結果常常是日子愈過愈辛苦,畢竟由奢入儉難。
難道不能均衡一點嗎?在25歲到退休前,維持生活樂趣與工作的均衡,退休後還能有固定收入,維持有尊嚴的生活品質。當然是可以的,只要先培養正確觀念,退休後的未來現金流,不是在退休前幾年才開始準備,更不能到退休時才做計畫,而是愈早開始愈好,至於該多早?如果可能的話,從踏入社會的第1份工作開始,都不嫌早。
可能會有人質疑,才剛開始工作,何必那麼早想退休的事?這其實有2個層面的考量:第1是財務面,存未來現金流,有3個要素,時間、本金、報酬率,如果投入時間夠長,靠著複利效果,就不需要準備太多本金,更不必追求過高的報酬率,這會讓準備的難度大大降低。
第2是理想面的考量,以現代人平均壽命在80歲以上,退休後大約還有20年的日子,甚至更多,如果我們能更早跳脫為錢工作的倉鼠人生,進入到為興趣工作的夢幻生涯,豈不更好,而如何能決定這一天是否到來?就在於未來現金流何時能建構完成。台灣高工時、低收入已成常態,短期間亦難扭轉,我衷心期盼,人人皆能自力跳脫此夢魘,早日快樂享受生活,而不是終日痛苦為錢奔波。